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引申出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信息技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2025年7月下旬,唐山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經企力行隊在河北省唐山市”以“財經報國青年力行”為指引,啟動“萬企調研行”專項實踐,用腳步丈量產業前沿,搭建起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連心橋”。
實踐未啟,準備先行。團隊在導師指導下,深耕政策與理論沃土:精讀《“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把握區域產業轉型方向;梳理AI人才需求核心文獻,鎖定算法開發、工業數據治理等技能缺口。在此基礎上,團隊量身定制調研工具——訪談提綱聚焦企業技術痛點、人才模型與校企合作空間,調查問卷量化崗位技能權重與認證需求,更按技術領域將成員劃分為工業智能組、物聯網組等小組,提前研判英萊科技(工業視覺)、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等企業的技術路線,確保調研靶向精準。
為了進一步了解新時代唐山市高科技型企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助力高校學子精準就業,2025年7月下旬,唐山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經企力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訪唐山市多家高科技型企業。在中易云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的座談室,團隊與高管深入交流,解析企業物聯網技術布局與人才儲備規劃;走進唐山英萊科技的廠房,機器視覺設備的精準運作間,成員記錄下智能生產對實操能力的具體要求;在中國電信唐山分公司調度指揮中心,流轉的數據與高效系統讓團隊直觀感知通信領域對技術人才的專業標準。
從啟奧科技的智慧醫療場景到百川智能的智能裝備生產線,從新禾智能的產品體驗區到達意科技的企業文化空間,團隊通過“高管訪談+技術部門問卷+產線觀察”三維模式,全面采集需求:70%以上企業強調Python實戰能力,多家企業反映高校課程滯后產業算法迭代,跨學科團隊協作能力成為人才選拔的重要考量。調研中,成員不僅摸清了崗位需求,更在企業家講述特種機器人研發歷程、產線工人展示智能改造成果時,深刻體悟到創新創業精神的力量。實踐團隊通過實地考察、面對面座談和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企業對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學生在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及標準,分析高校與企業間的人才供需差距,探討高校在信息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路徑。
此次實踐,是一次“走出課堂、對接產業”的生動實踐,更是一場“高校育才”與“企業用才”的深度對話。實踐團不僅摸清了唐山市高科技企業對人才在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更找準了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間的契合點與改進方向。未來,唐山學院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持續優化信息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路徑,讓人才成長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真正實現人才價值與企業需求的“雙向奔赴”,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更多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