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彝鄉鑄魂”實踐團師生赴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縣工人文化宮開展實地調研與文化考察活動。通過現場觀摩、交流訪談等方式,團隊深入了解了文化宮的服務架構、運營模式以及其在地方文化建設與職工服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漾濞工人文化宮圖書閱覽室內。通訊員 李思涵攝
在一樓功能區,實踐團先后參觀了職工大講堂和接待服務區。大講堂內教學設備齊全,培訓課程表清晰公示,已成為本地職工技能提升和文化學習的重要平臺。接待區內業務指南與政策文件陳列有序,方便職工隨時取閱,體現出工會服務的細致與高效。
圖為職工大講堂內部實景。通訊員 王文鈺攝
文化宮同時承擔著展示漾濞發展歷程與工會工作成效的功能。通過圖文展板與數據圖表,實踐團全面了解了漾濞在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和特色產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工會工作展區則系統呈現了組織架構、權益保障、困難幫扶和文化活動等多方面內容,凸顯出工會在服務職工、促進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二樓歷史展廳以“歲月印記”為主題,通過茶馬古道歷史還原、勞模事跡陳列和地方黨史資料三大板塊,生動展現了漾濞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奮斗精神。實踐團成員在茶馬古道展區感受昔日商旅往來之繁盛;在勞模墻前體悟一代代勞動者的奉獻與堅守;在首位黨員展柜前追憶革命初心、感悟紅色精神。整個展陳脈絡清晰、莊重肅穆,引導觀眾在歷史回顧中汲取前行力量。
本次調研活動是重慶外語外事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深入地方文化場館,師生不僅加深了對漾濞縣情和工會工作的理解,也增強了服務地方、貢獻青春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大家表示,將把調研所得轉化為后續實踐內容,努力在服務社會中錘煉自我、增長才干。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漾濞工會二樓榮譽墻的合影。通訊員 李慶劼攝
(通訊員:龍馨怡 劉星宏 羅心茹 李慶劼 劉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