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30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棚程萬里”鄉村振興調研實踐團的隊員們,將社會實踐的課堂搬進了楊凌區青皮她園火龍果種植基地的直播間。實踐隊員化身“新農人”主播,為基地的特色火龍果新品種傾情代言,用青春力量拓展數字銷路,以實際行動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實踐隊員初入基地。陳前坤供圖
在青皮她園火龍果種植基地的組織下,實踐隊員們迎來了實踐活動的“壓軸戲”——直播帶貨。初次面對鏡頭和眾多在線觀眾,隊員們難免緊張,聲音帶著一絲顫抖。然而,公屏上不斷涌現的暖心評論:“西農學子真棒!”、“為助農青年點贊!”,迅速點燃了隊員們的熱情與信心。實踐隊員們很快調整狀態,進入角色,開始侃侃而談,將調研所學轉化為生動的直播語言:“家人們看過來!這款是咱們基地的明星產品‘新雙色’火龍果,切開后紅白分明,一口就能嘗到兩種風味,口感層次超豐富!”、“這款金燦燦的是‘以色列黃龍’,不僅顏值高,而且特別耐寒!”、“再看這個‘女魔頭’品種,單果重量輕松突破500克,絕對是火龍果界的‘實力派’!”——隊員們如數家珍,精準地向網友推介基地四大主推品種的特色和優勢。

實踐隊員在基地直播推廣火龍果新品種。陳前坤供圖
區別于普通的農產品帶貨,隊員們在直播融入了深厚的“科技基因”:不僅介紹果實本身,更將調研中深入了解的拱棚雙膜保溫技術、智能傳感器溫濕度調控系統等“南果北種”的核心科技亮點,巧妙融入產品講解中。這些“硬核”科技背景,為青皮她園的火龍果賦予了獨特的“科技內核”價值,提升了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為了增強說服力和互動感,實踐隊員現場切開親手采摘的新鮮火龍果,直觀展示其誘人的色澤和飽滿的果肉品質。同時結合在基地親眼所見的綠色生態種植規程、嚴格精細的分揀標準以及高效流暢的包裝流程,實時解答網友們關于“北方如何種出熱帶水果”、“如何保證新鮮送達”等疑問。通過基于實地調研的真誠講解和專業解答,有效建立起了與網友之間的信任橋梁。

實踐隊員直播解答網友們的疑惑。陳前坤供圖
實踐期間團隊累計進行30余場直播活動,單場直播吸引了超1000人次在線觀看,點贊互動量突破2萬。通過充滿青春活力與專業素養的直播推廣,有效提升了“青皮她園”火龍果品牌的線上曝光度和熱度。對于直播表現和效果,青皮她園火龍果種植基地負責人王艷給予了高度評價:“西農學子們專業又熱情的推廣,正是‘新農人+新技術+新渠道’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生動體現!”她提出,這種將高校學子的知識儲備、青春活力與現代農業科技、電商新平臺相結合的方式,為農產品的品牌打造和市場拓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一場場充滿青春氣息的直播,不僅是西農學子社會實踐的成果展示,更是實踐團成員們運用所學知識、借助數字平臺,服務鄉村、賦能產業的一次創新嘗試。從智能大棚走向云端直播間,西農學子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新農人”的責任與擔當,為科技興農、產業振興貢獻了青春智慧和創新力量。(通訊員 陳心毅 馬桂花 任小瑩)

實踐隊員在基地合影留戀。陳前坤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