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學:探訪賽諾斯達公司,洞察救生設備市場
為深入了解救生設備產業現狀,把握市場動態與技術短板,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智”馭波濤——水域安全防護裝置調研團于6月27日前往阜陽市臨泉縣,走進賽諾斯達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參觀產品、考察車間、訪談企業負責人等環節,為裝備優化提供產業視角。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設備 攝:薛創
觀摩產品陳列,了解主流市場
抵達企業后,工作人員首先引導團隊參觀產品展示區。展區內集中陳列了公司核心產品,涵蓋專業潛水服與各類救生器材。工作人員介紹,現有產品雖能滿足基礎防護需求,但在功能集成上存在局限——如傳統救生手環依賴手動觸發,充氣響應時間需3-5秒,且缺乏生理參數監測功能,與團隊研發的"智"馭波濤裝置的多模塊協同設計形成鮮明對比。


圖為廠長向團隊成員介紹生產工藝 攝:薛創
深入生產車間,考察制造工藝與流程
隨后團隊進入生產車間實地調研。車間按工序劃分為面料裁剪、部件縫制、裝置組裝及性能檢測四大區域。車間負責人坦言,當前生產線以標準化量產為主,針對極端環境的定制化工藝(如低溫水域的材料耐寒性處理)仍需技術突破。


圖為團隊成員與廠長訪談 攝:張軍夢
訪談企業負責人,剖析市場格局與設備優劣
在與廠長的深度訪談中,團隊重點了解了救生設備市場現狀及各類產品的技術特點。廠長指出,當前市場呈現兩極分化態勢:低端市場以傳統救生衣為主,價格區間20-100元,雖價格低廉但材質耐用性差,經50次以上使用后易出現縫線撕裂;中高端產品雖集成定位、報警功能,但存在定位誤差大續航時間短的明顯技術瓶頸,難以滿足遠洋作業需求。
此次實踐通過直面產業一線,系統掌握了救生設備的生產現狀與市場短板;結合企業對行業趨勢的判斷,進一步明晰了"智"馭波濤裝置在快速響應、多模塊協同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與應用場景。后續團隊將整合調研成果,針對性優化產品設計,推動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
通訊員:陳靖怡、張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