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塔里木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南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創業意識調查研究團隊,赴阿克蘇地區、一師阿拉爾市走訪創業校友,探尋青春力量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農產品電商:激活鄉村產業發展動能
在阿克蘇柒疆供應鏈有限公司內,我們見到了校友郝凱亮。2019年畢業后,他便開啟了創業征程。
談及創業初心,他說道:“大學在讀時,我就想如何把外面的先進理念帶回家鄉,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正是這份對家鄉的深厚情感,讓他毅然選擇從事電商行業。
如今,他所在的團隊依托南疆特色農產品,創新采用“合作社+農戶”模式,銷售吊干杏、土棗子等農產品,在帶動農戶積極參與的同時,實現戶均增收2至3萬元。
“我希望更多畢業生能認識到鄉村同樣大有可為,也期待更多年輕人主動返鄉,攜手建設美麗鄉村,讓鄉村振興不僅有產業支撐,更充滿青春活力。”關于未來愿景,郝凱亮滿懷信心地說。
小兒康養:守護鄉村兒童健康未來
當我們見到校友熱依蘭木·托合提時,她正在自己創辦的推拿店里忙碌著。
2013年畢業后,她積極響應家鄉發展需求,毅然返鄉創業,將小兒推拿與非遺瑤族藥浴結合作為創業方向,創辦了蜜爾堂小兒推拿店。
回顧創業歷程,熱依蘭木·托合提坦言困難重重:創業初期,面臨場地設備、藥材采購等諸多現實難題;開業后,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取得家長信任等,每一步都充滿挑戰。
后來,她如倔強的蒲公英扎根田野,從孤獨堅守到贏得信任,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她的醫術和服務。
“看到孩子們恢復活潑健康,力所能及為家鄉父老做點實事,心里就特別踏實。”熱依蘭木·托合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校園創業:以實踐解難題書青春
“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這句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話,在校友劉亞飛心中埋下了種子。
他的創業之路始于解決身邊需求,從校內售賣自行車,提供快遞代取服務,到整合資源運營菜鳥驛站,再到如今負責校內通信與網絡服務。
“創業就像坐過山車,心態至關重要。”劉亞飛分享道。大學期間的創業項目雖未完全按預期發展,但寶貴的經歷也讓他深刻理解了“堅持”與“變通”的真諦。如今,他深耕通信服務領域,并持續拓展業務版圖。
在他看來,失敗是常態,成功是少數。要保持好心態,去勇敢嘗試,讓青春在努力奮斗中閃光。
與劉亞飛不同的是,校友任曉雄的創業之路則始于對“痛點”的敏銳洞察。
大一期間,他敏銳發現校園快遞拿取要往返多處,很不方便,于是她嘗試解決。盡管解決方案因故暫停,但他的創業熱情卻從未熄滅。
后來,借助鄉村振興幫扶計劃,她在校內落地運營30臺幫扶售貨機,銷售阿克蘇本地扶貧產品,實現扶貧農產品直達校園。目前項目運行良好。
“創業要深思熟慮,更要敢于嘗試。”任曉雄感慨,“失敗教會我平衡學業與事業,更讓我領悟到創業的意義:年輕人既要帶著闖勁出發,更要懷著耐心扎根。”
從郝凱亮的電商助農帶動鄉親增收,到熱依蘭木的非遺康養守護孩童健康,再到劉亞飛、任曉雄的校園創業破解生活難題,塔大學子如胡楊般深耕南疆沃土,用實際行動詮釋敢闖敢試的創業精神、堅韌不拔的胡楊品格。他們在實干中破解難題,以堅守回應時代需求,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書寫著塔大人的青春擔當。(文/梁浩惟 圖/郎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