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驕陽似火,熱浪席卷大地,卻絲毫消減不了一群青年學子奔向鄉村的熱切。日前,青島農業大學支教團隊滿懷著對故土的深情和對教育的真摯,踏上了前往魯宏社區的“三下鄉”支教旅程。在這10天的支教時光里,隊員們秉持“情牽鄉梓,夢筑學堂”的宗旨,將知識化作甘露滋養著希望的幼苗,用陪伴化作暖陽溫暖著孩子們的心靈,為他們悄然架起了一座通往外面廣闊世界的橋梁。
活動第一天,開營儀式正式啟動。社區負責人和支教隊員們向孩子們詳細介紹了活動安排與安全要點,輕松的氛圍讓孩子們很快放松下來,不再拘謹。之后,“沙漠里有幾只猴”“逛三園”等破冰游戲輪番上演,課堂里滿是歡聲笑語,孩子們在互動中漸漸熟悉,陌生感也慢慢消失了。下午的“農耕精神故事會”上,支教隊員講述了袁隆平院士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配合圖片展示,讓孩子們在生動的講述和直觀的畫面中,初步明白了“堅持”這兩個字的分量。

體驗扎染文化的那天,隊員們先向孩子們講解了扎染的歷史淵源和所需工具,隨后指導大家嘗試折疊扎、螺旋扎等基礎技法。孩子們親手完成面料染色、拆結、沖洗等步驟,當那些獨一無二的扎染方巾被晾曬在陽光下時,他們眼中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情緒臉譜制作課上,超輕粘土在孩子們的指尖靈動變幻,“開心”的眉眼、“驚訝”的表情、“委屈”的神態躍然呈現。用亮片點綴出的“激動”、用細線勾勒出的“淚痕”,讓抽象的情緒有了鮮活的具象表達。而故事分享環節,更讓孩子們的心聲在交流中緊緊相連。漆扇制作進階課程里,素凈的木扇在孩子們的巧手下煥發光彩。經過淺色漆料打底、細筆勾勒,山水、花卉、幾何紋樣逐漸顯露出雛形,傳統工藝與孩童創意在扇面巧妙碰撞,綻放出別樣的美感。

閉營當天,成果展示成了十日歷程的縮影。“學習加油站”分享會上,孩子們主動展現成長:“我能背10個英語單詞了”“數學應用題會畫圖分析了”,“學習小能手”獎狀與文具,是對努力的最好認可。文創作品大展中,扎染方巾、漆扇、情緒臉譜構成絢麗作品墻,孩子們站在自己的作品旁介紹創作思路,每件作品都是創意與汗水的凝聚。

十天支教轉瞬即逝,卻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知識的種子與夢想的星火。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學子以行動踐行“情牽鄉梓,夢筑學堂”宗旨,讓青春在鄉村教育實踐中綻放光彩,這份跨越城鄉的溫暖與希望,亦將在孩子們成長路上持續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