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2025年8月23日訊】(通訊員:普維妍 賈婧瑄 廖思瑜 黃振華)2025年8月1日到8月15日,在沈禹穎教授的指導下,蘭州大學“羊”帆啟航鄉村振興觀察隊前往甘肅省慶陽市環縣,開展了為期四周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走訪多個鄉鎮的養殖合作社和農戶,并考察慶環肉羊制種公司等龍頭企業,該團隊研究了當地的羊只飼養數量、養殖模式,以及羊肉屠宰加工出售的附加產值等情況,結合對當地農戶的采訪調研,進一步分析出亟待解決的問題,旨在以青年學子的專業視角和實踐能力,為優化環縣草羊產業發展模式、提升品牌影響力、促進農民增收和推動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環縣有著“中國羊谷”的美稱,養羊產業更是已經成為環縣經濟發展的首要產業。提到養羊固然離不開牧草,優質牧草是有效提高養羊效益的方法之一,這就使得環縣的草羊產業共同發展、齊頭并進。
八月一日至八月三日,該團隊深入甘肅環縣,走訪慶環中央公司現代化養殖基地及科研實驗田,探索科技賦能養羊產業的新模式。在慶環中央公司,智能大棚運用傳感器、自動化分揀等技術,實現精準養殖管理;實驗田內,牧草科學配比與基因優化技術為肉羊提供優質飼料。該團隊與養殖戶交流,了解飼料成本、政策補貼等現實問題,尋求科技與產業需求的結合點,為鄉村振興提供實踐參考。

圖為與指導教師合照。 普維妍供圖
在本次關于羊養殖情況的線下調查中,該團隊與多位養殖戶和一家合作社進行了交流,了解到如今養殖過程中的現狀和困難,并對此形成了感想和愿景。與養殖戶的交流中,該團隊得知個體養殖的不易,養殖數量較少,但花費時間頗多。同時,在冬天時還會面臨草料不足的困難,雖然家家幾乎都有種植草料,但仍架不住30-40只羊的消耗,在采訪的幾位養殖戶中只有一位表示草料大概是夠的,其他都表示還需另外購買。同時,個體養殖戶種植草料大多依靠雙手,沒有大型機器使用,這往往會造成采摘不及時等后果。同樣,在交流之中,該團隊得知由于個體經營模式,導致養殖戶銷售渠道單一,收益很依靠市場,但由于市場長時間動蕩并且當地市場較小,因此收益較低。同時,據該團隊了解,養殖戶們近幾年由于市場環境不好,幾乎沒怎么掙到錢。

圖為在燕麥地采訪養殖戶。 普維妍供圖
而該合作社有著專門的養殖場地以及專門人員分類,管理更為規范,因此養殖數量得到大大提高。同時該合作社在銷售渠道不僅僅局限于當地市場,還有著固定的收購商,還會在線上平臺上進行銷售,拓寬了銷售渠道,提高了收益的穩定性。因此,該合作社雖然只開辦兩年,去年就已收益20-30萬。這讓該團隊看到了合作社模式的優勢所在。通過兩者對比發現,合作社不僅解決了個體戶銷售難、草料不足的問題,還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了整體效益。如果能夠推廣這種合作模式,讓更多養殖戶加入其中,或許能有效提升整個行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發展水平。但同時,合作社的影響力和輻射范圍仍然有限,難以全面推動個體養殖戶全面走出困境。由此,該團隊意識到若要改善當前羊養殖行業現狀,不僅僅需要聯合合作社,從個體走向集體,更需要技術支持,比如引入機械化設備提高草料采摘效率,減少人力負擔,或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精細化養殖。此外,對于羊群銷售途徑的擴寬更是直接關系養殖戶的利益所在,不僅依靠當地市場,更可以進行統一銷售,尋找固定收購商,如與大型屠宰場、肉制品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還可通過電商平臺搭建穩定的銷售網絡,從而擴大銷售范圍,同時還降低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總而言之,未來羊養殖業的發展需要更廣泛的資源協同和技術支持,同時,各級政府部門也應加大對養殖戶的扶持力度,幫助他們解決融資難、技術缺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個體養殖戶更好融入現代養殖體系,才能使養殖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圖為各大養殖戶所占的比率。 賈婧瑄供圖

圖為部分調研結果一覽。 普維妍供圖
作為草業科學專業的學生,該團隊深知自身肩負的擔當。他們致力于將所學的科研知識和專業技能落地到實際生產中,通過實地調研和實踐探索,為環縣的草羊產業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助力養殖戶提升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蘭州大學“羊”帆啟航鄉村振興觀察隊 責任編輯:普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