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構建系統完善、安全穩定、高效集約、綠色智能、循環暢通且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建設目標,河海大學“河海水韻‘膜’材新程”實踐團奔赴廣西賀州,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在水網建設調研、膜材應用探索中踐行青春使命,助力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政企交流,探尋治水智慧
7月22日,實踐團首站前往賀州市水利局,與工作人員就賀州市水網調度機制、水源地保護實踐進行了座談。通過此次座談,挖掘地方治水“智慧”,梳理調研感悟與經驗,為成果轉化奠定基礎。隨后,實踐團轉至賀州市生態環境局,與相關領導進行交流,明確生態保護與水網建設的協同邏輯。在相關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實踐團參觀了生態環境科普宣傳基地,直觀了解生態保護成果,為膜材應用與水生態保護的融合尋找“靈感”,推動理論知識與實踐場景深度融合。
水系統調研,摸清膜材應用脈絡
7月23日,聚焦龜石水庫及污水處理體系,實踐團依次走訪龜石管理處、水庫水站,了解水庫日常的運作與維護情況。隨后深入碧溪村污水處理設施、富川污水處理廠,調研不同場景水處理技術,對比傳統工藝與膜技術應用差異;走進旺高污水處理廠,全面梳理地方水資源管理流程,摸清膜材料在污水處理各環節的應用“脈絡”。活動過程中,實踐團還探訪賀州市水環境治理與修復項目——龜石水庫入湖口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了解生態修復如何助力水網健康;最后,實踐團成員深入龜石水庫水站,開展一級保護區河面巡查,觀察水質現狀,為后續研究積累一手資料,為膜材研究筑牢實踐根基。
企業走訪,解鎖膜技術工業應用
7月24日,實踐團前往桂東電子科技公司,在企業技術人員的帶領下,近距離了解膜設備,深入探究超濾、反滲透工藝。團隊收集了賀江水樣以及膜裝置前后的水樣并送檢,學習膜技術在工業用水處理中的實際應用,汲取膜技術在工業用水處理方面的應用經驗,拓寬膜材研究的工業視角,使專業知識在企業場景中得以“落地生根”。
校地攜手,共建實踐新平臺
在調研期間,實踐團與賀州市生態環境局就水資源調研、膜技術科普、人才培養交流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生態環境局對實踐工作表示認可,并表達了共建社會實踐基地的意向。未來,該基地將為學子們提供實踐的“陣地”,推動校地雙方在水生態保護、膜材應用研究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實現科研成果轉化與地方水利發展的雙向賦能,讓青春力量源源不斷地注入水網建設事業。
多元成果呈現,持續發聲傳播理念
基于此次調研,實踐團同步推進多元成果的產出:制作紀錄片,運用鏡頭記錄賀州水網與膜材應用實踐;撰寫調研報告,深入剖析數據、總結經驗與問題;完成宣傳小冊子,普及膜技術知識與水資源保護相關內容。后續,團隊成員前往平桂區金竹村村委會開展宣傳活動,共計分發宣傳冊100余份,傳播治水理念,吸引公眾參與水資源保護與國家水網建設,讓實踐價值得以持續延伸。
逐水而流,是河海最具浪漫色彩的奔赴;篤定前行,是青年最顯堅毅的模樣。河海材料青年以實踐為筆,于賀州水網調研與膜材料應用探索中,書寫著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融合的青春答卷。未來,實踐團成員將持續深耕水利實踐領域,以青春之我為祖國水網建設、膜材應用發展注入蓬勃動能,奏響“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青春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