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了解到,黃姚豆豉于2008年入選廣西非遺,2012年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豆豉以“無鹽發酵”為特色。其采用本地富硒小黑豆、古井水制作,經“三蒸三曬”工藝完成,屬“食藥同源”佳品,具有極大的藥用與食用價值,但其目前仍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挑戰。隨后,團隊調研通過實地采訪“楊晉記”的傳承人,并且觀看了傳統豆豉的制作流程后了解到,傳統豆豉面臨著制作流程耗時耗力、年輕學習者少,工藝傳承門檻高的問題。而且發酵靠手感、溫濕度憑經驗,核心參數模糊,導致每批味道難統一,規模化生產受阻。為了更好的傳承與發展豆豉這一制作工藝,“楊晉記”傳統工作坊摒棄了“傳內不傳外”舊俗,秉持“肯學就教”的理念,還鼓勵年輕人學習技藝。
同時,他們還建立了現代化工廠,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的效率。此外,他們還與各大高校開展合作,不斷挖掘黃姚豆豉的藥用價值,旨在實現豆豉的“活態傳承”。同時,團隊成員面向當地群眾和游客開展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當地群眾對黃姚豆豉的了解程度、情感態度以及發展建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團隊成員對黃姚豆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堅定了發展和傳播這一非遺的信心。
此次社會實踐調研不僅讓團隊深入了解賀州非遺豆豉,近距離接觸非遺黃姚豆豉傳承人,還更加堅定地要去呼吁更多青年和社會群體共同關注賀州非遺豆豉的技藝和傳承。在未來,團隊成員希望借助自媒體擴大宣傳、拓展體驗產品與電商市場、完善地理標志體系,以青春力量推動百年豆豉“守正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