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佳怡 孫本一)這個夏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的智語留聲團隊開展了以“智語留聲:方言數字守護者”為主題的方言數字化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團隊采用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實踐形式,以團隊成員各自的家鄉作為實踐地點,計劃在暑假期間,高效完成多地域方言語音數據的采集工作,并成功搭建起功能完備的數字平臺。
科技為翼,探索方言保護新航道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載著一個地區的歷史記憶與民俗風情。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普通話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以及人口流動的加劇,方言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眾多年輕人對方言的掌握愈發生疏,一些獨具特色的方言詞匯和表達方式正逐漸被遺忘。數字時代的到來,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為方言的保護與數字重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為此,智語留聲團隊希望通過AI技術,將方言數字化、永久化,并使其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傳播。
圖為智語留聲團隊探索方言保護新航道。孫本一 供圖
項目發起人孫同學表示:“我們注意到,方言不僅是語言符號,更是文化認同的紐帶。通過AI技術,我們希望讓方言從‘口耳相傳’走向‘數字永存’,為后代保留珍貴的文化遺產。”
步步為營,構建方言數字保護網
團隊提出“三步走”策略。首先,智語留聲團隊將構建方言語音數據庫,系統性地收集、標注特定地區性的方言語音樣本。團隊成員來自五湖四海,有貴州黔東南、吉林白山、浙江溫州、廣西桂林等多個地方。他們深入家鄉的各個角落,從熱鬧的社區,到寧靜的鄉村,都留下了他們忙碌的身影。成員們還與家鄉居民耐心溝通、親切交流,廣泛收集方言語音素材。最終,形成了覆蓋9種方言的多地域方言語音數據集,這些珍貴的數據將成為后續方言數字應用開發的堅實基礎。
圖為團隊中的朱同學正在采集方言語音素材。朱傳波 供圖
接著,智語留聲團隊借助現有人工智能軟件建立AI方言模型。團隊成員會對數據庫中的語音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與學習,并借助豆包AI智能體和即夢AI等AI軟件的創作功能,通過不斷訓練AI模型,實現基本的方言語音對話功能。
同時,團隊成員還搭建了一個網站:智能助手平臺。在該網站上,大家可以快速了解多地方言,領略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后續還將持續優化升級該網站,完善現有的功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方言交互體驗。
圖為網站使用頁面。孫本一 供圖
此外,團隊還提出讓應用走進生活,成員們用方言AI制作了許多趣味視頻和音頻,讓AI來講當地故事,傳承地域文化,吸引更多人使用方言AI。
成果初現,開啟方言傳承新篇章
目前,團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在數據采集方面,成員們克服困難,成功收集到了涵蓋八個省份的共九種地方方言的大量高質量的語音素材。據統計,已經創建的AI智能體被添加累計近千次,視頻播放量累計破萬,線上線下覆蓋人群超1000人次。
從長遠來看,“智語留聲:方言數字守護者”將形成高質量的方言語音數據庫,為方言研究提供豐富且寶貴的數字化資源,助力深入挖掘方言背后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在應用層面,團隊建立的方言智能對話平臺和數字人,將使方言從單純的“地域符號”轉變為具有實用價值的“數字資產”,實現其在數字時代的活化利用。
展望未來,智語留聲團隊將繼續深化項目研究,不斷完善方言智能對話平臺的功能,拓展方言保護的應用場景。相信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方言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將在數字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增添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