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院:“萌芽”團隊深入調研豫北雪莊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2025年2月23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該文件對完善土地承包關系、農村資源資產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加明確的工作要求。8月8日至8月16日,為進一步了解土地流轉政策的落實情況,切實感受這一政策為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助力,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萌芽”小隊前往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郇封鎮雪莊村調研,走進田野,走進農戶,傾聽鄉村真實的聲音。
玉稻承希望,水土養人家
炎炎夏日,玉米在為9月的成熟做最后的準備,寬而舒展的葉子挺拔向上,托舉起村莊這一年豐收的希望。據村委書記耍黑旦同志介紹,雪莊村總耕地面積約2240畝,農業種植以糧食作物為主,如小麥和玉米等,經濟作物較少。作為傳統的糧食種植區,雪莊村能夠做到“旱澇保豐收”,是因其在自然條件上具有的顯著優勢:其一是有較為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村中多井,可統一抽取、灌溉;其二是地勢較高,排水便利,受暴雨影響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片豐饒的沃土,不僅滋養了世代耕耘的先祖,如今也為現代農業承包提供了堅實基礎。
流轉活鄉土,契約定新章
8月10日至8月14日,小隊成員走進30余戶村民家中,對村民進行訪談調研,了解土地流轉的現狀和遇到的問題。
據悉,雪莊村目前約有常住人口900人,老齡化持續加深,在這樣的趨勢下,越來越多農戶嘗試將土地承包出去。至今,約一半的耕地已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相關政策得到良好推進。土地流轉的途徑有大隊統一聯系和自由結合兩種,并以自由結合為主,因而流轉價格并不統一,雙方協商的過程中可能產生價格差異,這主要根據土質好壞、耕地分散情況浮動。每年每畝在800-1300元不等,尚有余力的家庭會選擇保留部分土地,以追求更高的經濟收益。
經過采訪,隊員得知土地流轉合同有效期與流轉價格普遍成正比,以保證經營的長期穩定性。而在近幾年的土地流轉中,流轉時長逐步從1年延長到5年,呈現出從嘗試性階段到發展性階段的變遷。在受訪者中,有3戶提到了會重視經營者的經營能力,要求地不能荒、雜草少、不過度施肥等,可見在土地承包制度下,農民對于承包地有較強的歸屬感和責任心。
談到為什么經濟作物少見時,村民首先提到經濟作物更“費力”。小麥和玉米的種植方法相對較簡單,不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尤其在機械化程度提高后,該地地勢平坦的優勢更加顯現,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對機械的利用率高,而農業機械還不能同樣程度地融入經濟作物種植,對“人工”依賴度略高。而承包方則對銷路有所擔憂,糧食有多種穩定銷路,即使降低價格減少收益也基本上能全部出手,經濟作物在這方面缺少有效穩定的銷售渠道,容易出現積壓。
在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小隊成員在雪莊村村民、干部的支持下完成了調研任務,我們走過一家家民居,切實地感受到多年來扶貧工作、鄉村振興政策取得的偉大成果。其中仍存在的問題與挑戰,還等著人們去解決,希望未來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村子發展,寫出鄉村振興的“新提案”!
三下鄉推薦
- AI 采集鄉音數據,數字激活地域文化
- 這個夏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的智語留聲團隊開展了以“智語留聲:方言數字守護者”為主題的方言數字化暑期社會實踐項目。
- 08-21 關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