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響應號召,近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塑說”社會實踐團奔赴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友誼街道,深入嘯虎手藝藝術創作工作室,跟隨邯鄲面塑非遺傳承人李春芳老師,一同探尋邯鄲面塑這一非遺瑰寶的奧秘,開展了一場以“一面一世界,一塑一乾坤”為主題的社會實踐之旅。
“塑說”實踐團與邯鄲市面塑非遺傳承人李春芳老師合影
守藝半世紀,匠心承古韻
實踐團首站踏入李春芳老師的工作室,迎面而來的是展柜中一件件的面塑奇珍,神態各異的戲曲人物、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寓意吉祥的花草蔬果。關公的威嚴、仕女的婉約、孩童的天真,皆在方寸之間被賦予精魂。李春芳老師動情回溯與面塑結緣的悠悠歲月,將面塑創作靈感及其中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娓娓道來,并講述如何在時代變遷中堅守這門手藝。她數十年如一日走進校園社區傳授技藝,只為“讓面塑活在當下人的生活中”。這份對文化根脈的執著守護,令在場隊員無不動容。
李春芳老師面塑作品
巧手化凡俗,面中見乾坤
在李春芳老師與幾名助教老師的引領下,沉浸式面塑技藝課徐徐展開。李老師拿來一塊彩色面團,邊講解邊示范:“面塑之魂,在于‘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的古老手法,更在于心中對美的感知與生活的積淀。”隊員們屏息凝神,跟隨李老師學習揉捏基礎技法,從揉捏的力道到塑形的手法,每一次微小嘗試都充滿了對古老技藝的敬畏。在飄散著麥香的工作室里,隊員們在無聲的塑形中,從笨拙模仿到漸窺門徑,讓樸素的面團在青春的溫度中涅槃,重獲新生。
李春芳老師對實踐團傳授面塑技巧
清茗論千秋,巧思承匠心
技藝研習間歇,李春芳老師邀請師生圍坐茶室。茶煙裊裊中,李老師將與面塑藝術相守的人生娓娓道來,她目光炯炯,言語間滿是對面塑藝術的熱忱期盼。古老的手藝智慧與年輕一代的思索在此刻碰撞共鳴,那場關于“堅守”與“創新”的心靈對話,便在茶盞輕響中,為前路點亮了明燈。
實踐團面塑作品
當實踐團成員帶著親手制作的面塑作品與沉甸甸的收獲告別邯鄲,古老非遺的種子已悄然播撒于心。這場跨越代際的對話證明,非遺傳承絕非單向度的保護,而是需要青年一代以創新思維主動擁抱。學子們指尖沾染的面粉,終將化作守護文化星河的點點微光,為面塑這項穿越千年的指尖絕藝,注入生生不息的未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