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電(通訊員 黎育君 王欣宇 李淑玲)7月14日至7月19日,華南師范大學書畫協會流墨實踐服務隊于信宜市懷鄉鎮第一中學舉辦“流墨執筆,筑夢信宜”線下夏令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響應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的號召,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強調以青年力量賦能傳統文化活態傳承。在此背景下,流墨隊藝體組以參加夏令營的學生為對象組織開展了本次“國風拾萃之旅”趣味活動。趣味活動的組織者由藝體組的黎育君、劉靜、李淑玲擔任,其他隊員協助工作。
本次趣味活動分為七個項目,分別為猜燈謎接力跑、擊鼓傳花、古詩詞拼圖、摸石過河、平衡之術、投壺雅趣賽、翻花繩大挑戰,將國風文化融入趣味運動中,詮釋了“國風拾萃之旅”的活動名稱。活動豐富有趣,在青少年運動中體驗國風文化,進行團隊協作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熱情與激情,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喜愛與好評。
猜燈謎接力跑將腦力與體力活動相結合,在接力跑過程中融入猜燈謎游戲,考驗學生的聯想性、反應力與默契度。學生以四棒為一組,從第一棒始,依次跑至燈謎處,猜對燈謎的學生則迅速跑回起點交由下一棒接力,直至最后一棒順利返回起點。前一棒選手認真投入猜謎時,后一棒選手已蓄勢待發,作起跑之態。若遇隊員猜燈謎受阻時,起點處等待的隊友密切關注進展,顯示出團隊的協作與期待。當最后一棒隊員成功解開謎題并在規定時間內返回起點時,整支隊伍常會自發響起熱烈的掌聲與歡呼。不少學生反饋,猜燈謎環節是此項目的關鍵挑戰點與趣味之處。

圖為老師協助學生猜燈謎。通訊員 黎育君 供圖
在另一活動區域進行的擊鼓傳花項目,同樣以團體形式展開。四名學生圍成一圈,在激昂的音樂聲中快速傳球,音樂停止的那一刻,持球的學生需在10秒內清晰、準確地背誦出符合主持人指定主題的詩句。活動現場,“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等經典詩句詩句此起彼伏,回蕩在場地四周。盡管傳遞過程緊張刺激,音樂停止的瞬間充滿懸念,但學生們大多能迅速反應,按要求流利背出相應詩句,展現了日常的詩詞積累。
同時進行的古詩詞拼圖則側重于對學生詩詞熟悉度、記憶力和細節觀察力的綜合鍛煉。活動分為小學、初中賽道,分別選取了十三首經典古詩,將每首詩句逐句剪開,形成眾多獨立的詩句碎片,混合后放入盒中。參賽學生需在規定時間內識別、挑選合適的碎片,拼合成一首完整詩句并朗誦。在一系列區分度不明顯的碎片中,學生專注翻找,比對碎片,努力回憶詩句內容,完成拼圖挑戰。

圖為學生進行古詩詞拼圖。通訊員 黎育君 供圖
“國風拾萃之旅”以創新傳統游戲為核心亮點。在“摸石過河”項目區,參賽學生需要巧妙運用三塊“道具磚”作為墊腳石,在10米長的賽道上完成“渡河”挑戰。活動現場,學生們或蹲或立,小心翼翼地移動著腳下的“石頭”,既要保持身體平衡,又要合理規劃每一步的落點。每當有選手不慎“落水”,場邊就會爆發出善意的笑聲和鼓勵的掌聲。這個源自古代勞動智慧的游戲,經過現代化改造后,既考驗了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策略思維。

圖為學生進行“摸石過河”。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淑玲 供圖
“平衡之術”項目則是對傳統平衡游戲的創新升級。參賽者需要單手持乒乓球拍,將乒乓球穩穩置于拍面上,然后沿著地面上用紅色膠帶標記的蜿蜒路線往返行走。這個項目不僅要求學生保持高度專注,更需要在移動中不斷調整身體重心。許多學生在完成挑戰后表示,這個游戲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古人“執盈守虛”的生活智慧,也明白了“欲速則不達”的深刻道理。

圖為學生進行“平衡之術”項目。通訊員 李淑玲 供圖
投壺雅趣賽是具有中國傳統運動特色的項目。這項源自周代、興盛于漢唐的禮儀活動,經過簡化后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競技項目。在距離壺器兩米處,參賽者們屏息凝神,調整姿勢,力求將箭矢準確投入壺中。每當有選手投中,現場都會響起熱烈的歡呼聲。
翻花繩大挑戰的活動區域則充滿了歡聲笑語。這項流傳千年的民間游戲以兩人協作的形式亮相。參賽搭檔們需要運用靈巧的手指,在2分鐘內完成6種不同花樣的變換。從簡單的“面條”到復雜的 “漁網”,每一組花樣的完成都需要默契的配合。不少學生表示,通過這個游戲,他們不僅鍛煉了手指靈活性,更感受到了傳統民間游戲的無窮魅力。
國風拾萃之旅趣味活動,在學生的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流墨隊隊員們開展內容和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將“體育+非遺+教育”的跨界融合融入趣味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和“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鄉村教育振興,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撰稿人:黎育君 王欣宇 李淑玲
初審:
復審:
終審:
來稿單位:華南師范大學書畫協會流墨實踐服務隊
日期:2025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