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關于“江蘇省大學生在行動”的號召,傳承環保實踐精神,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綠意先鋒小分隊”于2025年暑期再度啟程,聚焦“雙碳”目標、新污染物治理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三大議題,深入社區及周邊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宣傳與社會實踐。
調研先行,精準施策
活動初期,團隊堅持“數據驅動、精準服務”的理念,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系統更新了鎖金村社區的環境治理現狀與居民環保認知水平。詳實的一手資料為后續宣教內容的科學設計與活動形式的精準匹配提供了有力支撐,確保科普服務“接地氣、有實效”。
踐行“雙碳”理念,倡導綠色生活
圍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團隊走進社區與校園,舉辦多場主題講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雙碳”的科學內涵與實現路徑,并結合居民日常生活,分享節能節電、低碳出行等實用技巧。現場設置的“碳足跡計算器”互動游戲,讓參與者直觀感知個人行為對碳排放的影響,并獲得個性化的低碳生活建議。此外,團隊組織志愿者對社區公共設施開展節能診斷,提出照明系統升級、空調運行優化等可行性改造方案。同步發起的“綠色出行挑戰賽”,通過打卡積分、環保獎勵等方式,鼓勵居民積極選擇步行、騎行或公共交通,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低碳理念。
聚焦新污染物,提升科學認知
在南京林業大學新青年廣場,團隊策劃舉辦了“新污染物知多少”主題科普展。通過圖文并茂的展板,系統介紹微塑料、抗生素、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新興環境問題的來源、傳播途徑及其對生態系統與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活動特別聚焦垃圾分類中的關鍵盲點,重點講解過期藥品、廢舊電池等有害垃圾的正確分類方法與安全處置流程,幫助青年學生提升辨識能力,增強環保責任意識,推動“無害化處理”理念深入人心。
守護生命之美,共筑生態未來
團隊將生態課堂帶入紅山社區暑期托管班,面向青少年群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通過生動的影像資料與互動講解,展示我國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面臨的生存威脅,激發孩子們對自然的熱愛與守護之心。
活動中,團隊還組織學生參觀生物標本展覽,近距離觀察蝴蝶、鳥類與植物標本,在觸摸生命細節中感受生物多樣性的奇妙與珍貴。該系列課程設計科學、內容豐富,獲得共青團南京市玄武區委員會專函表彰,充分肯定了團隊在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中的創新實踐。
與此同時,實踐團赴棲霞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展野外生態調研,實地觀察記錄植物群落與野生動物蹤跡,初步掌握樣方調查、物種識別等生物多樣性監測基本方法,在實踐中錘煉專業能力。
青春心聲:從“知道”到“擔當”
“這是我第二年參與‘大學生在行動’項目。從最初的參與者到如今帶隊策劃,我深刻體會到,環保不僅是實驗室里的數據,更是走進社區、走進人群的溝通與行動。當一位阿姨認真記下‘空調每調高1℃可省電8%’的小貼士時,我感受到知識傳遞的力量。真正的‘雙碳’落地,就藏在這些細微的生活改變中。”團隊負責人許瑾雯在總結時感慨道。
這些真摯的感悟,不僅是實踐的回響,更是青年一代與生態文明建設同頻共振的心聲。他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也在服務中完成了自我成長——從“知道”到“做到”,從“關注”到“擔當”。
“綠意先鋒”的腳步不會停歇。他們深知:每一份微小的綠色行動,都是通往可持續未來的重要一步。未來,團隊將繼續發揮學科優勢,創新傳播形式,勇擔生態使命,以青春之力助推全民生態文明素養提升,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南林智慧與青年力量。
圖:2311704125許瑾雯、2311704118毛瑩瑩
文:2311704121王乙晶、2211704109李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