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羅美婷)近日,廣西師范大學蓮韻興農調研團隊深入廣西貴港市覃塘區垌心村——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覃塘蓮藕”的主產區,以實地走訪、座談交流與實踐服務相結合的方式,聚焦當地蓮藕種植產業現狀,挖掘地理標志產品價值,為產業升級與鄉村振興提供青年視角的實踐支持。
田間調研:摸清產業發展實況
團隊成員走進垌心村蓮藕種植區,與農戶深入交流,了解產業實際情況。自“覃塘蓮藕”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后,當地產業吸引力顯著提升,更多村民參與蓮藕種植,種植規模有所擴大。但調研中也發現,產業發展存在明顯瓶頸:本地缺乏專門的蓮藕育種技術支持,無論是食用蓮藕還是觀賞蓮子品種,均需從外部引進,不僅增加種植成本,還存在品種與本地水土適配的不確定性。同時,隨著消費習慣變化,蓮藕市場定位已從過去的主食逐步轉為輔食,農戶對這一轉變缺乏清晰認知,在種植品種選擇與規模調整上較為被動,難以精準對接市場需求。
圖為團隊成員與當地農戶交流韋水連供圖
座談交流:梳理痛點探索對策
在垌心村村民委員會,團隊與村委干部、種植戶代表圍繞蓮藕產業發展展開座談。雙方聚焦“品種自主化”與“市場對接”兩大核心痛點深入探討。團隊結合調研觀察提出建議:整理當地土壤、氣候、灌溉等基礎數據,對接農業類高校或科研機構,共同探索適合本地的蓮藕品種培育路徑,逐步減少對外部品種的依賴;通過調研周邊城市及線上市場需求,明確消費者偏好,據此調整種植結構,避免盲目跟風導致產銷失衡。這些建議基于實地情況提出,為村里后續產業規劃提供了新方向。
圖為團隊成員與村委負責人進行交流韋水連供圖
實踐助力:以行動賦能產業
調研期間,團隊計劃將利用新媒體優勢,用鏡頭記錄農戶勞作、蓮藕種植等真實場景,剪輯成短視頻發布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介紹“覃塘蓮藕”地理標志價值與垌心村產業情況。
圖為團隊成員與垌心村村民委員會負責人合影韋水連供圖
團隊表示,后續將整理調研成果形成建議報告,嘗試對接農業資源,持續關注垌心村蓮藕產業發展,助力“覃塘蓮藕”這一地理標志產品釋放更大價值,為村民增收與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