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學子探訪湘西苗疆巴代文化傳承人 解碼千年信仰的現代傳承
八月的湘西,群山如黛,云霧繚繞。在這片浸潤著神秘色彩的土地上,苗族巴代文化如一條隱秘的河流,已流淌千年。2025 年 8 月 4 日,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雙龍鎮董馬庫村,拜訪巴代文化傳承人龍金茂師傅與石進榮師傅,聆聽他們與巴代文化的故事,感受古老信仰與現代傳承的碰撞與交融。
法器無聲 承載千年信仰密碼
龍金茂師傅帶領實踐團成員拜訪了其師父石進榮先生。石師傅展示的號角、司刀、綹巾等法器,訴說著巴代文化的厚重底蘊。據介紹,號角被認為可通神靈,司刀能與神明對話,綹巾則有驅邪避祟之效 —— 每件法器都承載著苗族先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巴代文化融合了苗族的歷史、哲學與信仰,是我們與天地對話的獨特語言。” 龍師傅向隊員們解釋道。
圖為龍金茂(左)與石進榮(右)(郭燕銘攝)
半生堅守 書寫文化傳承使命
在隨后的訪談中,龍金茂師傅講述了他與巴代文化的半生緣分。年輕時,他師從石進榮先生學習巴代儀式,不僅要背誦晦澀難懂的經文,還要苦練繁復的舞步。龍師傅坦言,學習巴代文化并非易事,他既要肩負養家的責任,平日在外務工,只能趁過年回家時抽出時間向師父請教。“我們不靠這個謀生,但村里有需求時,我們都會去做法事。” 他樸實地說道。
如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龍金茂師傅肩負著更重的責任。每逢有人請他做法事,他都會應邀參加。而在平日,他又嘗試用短視頻記錄巴代文化,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
圖為兩位師傅與隊員交談分享 (周沁攝)
現代之困與新生希望交織
談及巴代文化的傳承困境,龍師傅難掩感慨。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許多傳統儀式逐漸簡化甚至消失,年輕人多外出務工,村里老齡化嚴重,能靜下心來學藝的人寥寥無幾。
不過,希望正悄然萌芽。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高校團隊也頻繁來訪調研,這讓石進榮、龍金茂兩位師傅倍感欣慰。“你們能來記錄巴代文化,就是在幫它活下去。” 石進榮師傅特意穿上紅色法袍,為實踐團展示了巴代祭祀時的綹巾舞。清脆的司刀聲在樓間回蕩,仿佛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圖為團隊成員與兩位師傅及其家人(郭燕銘攝)
通訊員 麻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