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實踐團米脂之行:以青春筆觸繪鄉村新篇
7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傳媒與外國語學院“時光剪影,鄉暖留痕”暑期社會實踐團奔赴米脂縣高西溝村。此次實踐活動以“光影記憶”攝影公益項目為核心,聚焦鄉村老人與兒童,旨在用鏡頭定格溫暖瞬間,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活動前期,團隊成員深入米脂縣鄉村進行調研,通過與當地村委會溝通以及實地走訪,了解老人和小孩的分布情況。同時,與村委會協調,確定了部分拍攝場地,并商定了合適的拍攝時間。團隊還準備了專業攝影設備、服裝道具等物資,并對成員進行攝影技巧和溝通技巧培訓,確保拍攝工作順利開展。
在高西溝村,隊員們首先參觀了高西溝博物館與小米博物館,領會“奮斗和傳承”的精神內涵,深刻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隨后隊員們入戶開展攝影公益活動,他們為老人拍攝照片,大家耐心地幫助老人整理衣著、妝容,用親切的話語與老人交流,如詢問老人的生活趣事、子女情況等,讓老人放松心情,展現自然的笑容,根據老人意愿,拍攝了單人照、夫妻照等,努力彌補歲月遺憾,搭建起情感溝通的橋梁。

次日,實踐團前往楊家溝,探尋窯洞深處的革命星火,見證扭轉乾坤的“最小司令部”。隨后團隊為孩子們開展拍攝活動。借助科技,隊員們利用AI把陜北窯洞“變身”羽毛球訓練場,讓孩子們體驗不同職業形象。拍攝過程中,志愿者們設置了趣味場景,引導孩子自由玩耍,抓拍孩子們天真爛漫的表情,用鏡頭記錄下孩子們的笑臉與對未來的憧憬。


7月19日,實踐團來到黑彥青村,掛牌開展送光影溫情活動。隊員們穿梭在村落間,為老人和孩童免費拍攝生活影像。他們與老人親切交談,傾聽老人們講述過去的故事,為老人和孩子拍攝了許多溫馨的畫面,用光影留存鄉村獨特記憶,傳承革命老區精神。

拍攝結束后,團隊成員將照片精心挑選、修圖處理。他們使用專業軟件,對照片進行調色、裁剪等操作,力求呈現最佳效果。隨后,團隊將照片制作成精美的紙質照片,在后續走訪過程中,親手送給老人和小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溫暖。同時,實踐團還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公益展覽,展示鄉村老人與兒童的精神風貌,呼吁更多人關注鄉村群體。
7月20日,實踐團在中共米脂縣委會議室舉行總結儀式與社會實踐基地共建儀式。共青團米脂縣委書記杜育健、傳媒與外國語學院團工委書記韓蓉等出席。此次儀式標志著雙方將在鄉村振興、志愿服務等方面展開長期合作。

7月21日,實踐團走進米脂縣非遺文化館,舉行“大學生非遺文化實踐基地”掛牌儀式,由非遺保護中心馬主任和韓蓉老師共同完成。隨后,隊員們參觀了面塑、漢畫像石米貼畫、嗩吶、鐵水打花等非遺文化,深感傳承責任重大。
此次暑期實踐活動讓隊員們收獲頗豐。大家在米脂縣留下了青春足跡,不僅深刻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紅色文化底蘊,也為能傳承紅色基因與非遺文化而自豪。通過為老人和孩子拍照,隊員們體會到了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人的快樂,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更深刻認識到當代青年在鄉村振興中的擔當,紛紛表示未來將繼續用所學所長,為鄉村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此次暑期實踐活動圓滿結束。實踐團在米脂縣留下青春足跡,傳承紅色基因與非遺文化,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在這片土地上書寫了屬于當代青年的擔當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