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工業設計團隊前往安徽西遞與宏村開展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讓團隊成員通過對當地古建筑的參觀、欣賞與臨摹,以及對特色景觀的描繪,提升藝術創作能力與審美素養。西遞和宏村作為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為團隊成員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抵達西遞后,古村的氣息撲面而來。村口矗立的胡文光刺史坊,歷經歲月洗禮仍保存完好,精美的石雕上花鳥魚蟲、人物故事栩栩如生,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走進村內,黟縣青石鋪就的街巷蜿蜒曲折,踩在上面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沿途古建筑多為木結構搭配磚墻維護,木雕、石雕、磚雕在門楣、窗欞、梁柱等處交相輝映,盡顯徽派建筑的精巧。在瑞玉庭內,對仗工整的古聯與建筑融為一體,隊員們放慢腳步,或駐足觀察建筑的布局與裝飾細節,或拿出速寫本勾勒輪廓,或用相機記錄下值得借鑒的創作元素,為后續寫生積累素材。
西遞古建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鄭文淑攝)
為捕捉晨光中古建筑的獨特韻味,不少隊員早早便在敬愛堂、追慕堂等標志性建筑周邊選好了寫生位置。清晨的陽光穿過馬頭墻縫隙,在斑駁的粉墻上投下錯落的光影,墻面因經年雨水沖刷與青苔覆蓋,呈現出白、灰、淡綠交織的復雜色調。隊員們支起畫架,從確定建筑整體比例入手,細致雕琢斗拱、瓦當等構件的紋路,在調色盤上反復調試顏料,力求還原墻面的真實質感與光影層次,通過反復嘗試與調整,逐步掌握了古建筑色彩的表現技巧。
在西遞領略了古建筑魅力后,隊員們前往30公里外的宏村。南湖如一面巨大的明鏡,將岸邊古民居、綠樹與藍天白云的倒影清晰收納,畫橋橫跨湖面,橋下小船緩緩劃過,攪碎滿湖光影,構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畫。隊員們分散在南湖周邊,有的選取全景視角描繪湖光山色的開闊,有的聚焦畫橋與小船的靈動姿態。面對湖水波光粼粼的效果表現,大家先是反復嘗試涂抹,隨后停下筆仔細觀察——陽光照射下,湖水反光隨波紋流動,近岸處偏淺藍,湖心則帶一絲靛青。隊員們隨之調整畫法,或用扇形筆側鋒掃出流動感,或用白色顏料點出光斑,逐漸找到表現湖水光影的訣竅。
宏村景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賴靜怡攝)
宏村月沼以半月形的獨特形態成為另一處寫生重點,周邊環繞的古宅在水中形成晃動的倒影,虛實交織間頗具意境。隊員們圍繞月沼來回走動選取角度,考量如何在畫面中平衡古宅的疏密布局與月沼的形態美。大家先在速寫本上勾勒不同構圖方案,對比后確定取舍——有的以某棟古宅為主體,用芭蕉樹遮擋部分建筑形成層次;有的將月沼置于畫面下方,突出“半月映古宅”的核心意境,通過實踐摸索出符合場景特點的構圖邏輯。
在宏村寫生間隙,隊員們還與當地村民交流互動。村民們熱情地講述宏村的發展變遷與民間傳說,從“牛形村落”的布局由來,到月沼的修建歷史,一個個故事讓隊員們對古村的理解更加深入。這些人文素材也被融入寫生創作中,有的隊員在描繪月沼時加入了浣紗、洗菜等生活場景,讓畫面在展現建筑與自然之美的同時,多了幾分煙火氣,更生動地呈現出宏村的人文魅力。
宏村寫生展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鄭文淑攝)
此次安徽西遞與宏村的寫生社會實踐活動,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工業設計團隊成員們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在西遞,隊員們深入了解了徽派建筑的風格特點與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宏村,通過對南湖、月沼等景觀的描繪,逐步提升了光影表現、構圖設計等繪畫技巧。與村民的交流則豐富了創作的人文視角,讓大家在實地實踐中積累了經驗,為后續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老師為學生講解寫生要領(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吳文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