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多元群體解碼偉大建黨精神深度訪談團”以“探尋精神之源,傾聽時代回聲”為主題,開展暑期“三下鄉”實地訪談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針對紅色場館游客、工作人員、青年大學生、老黨員、中小學生等多類群體定制專屬《訪談提綱模板》。實踐團以訪談記錄與多元傳播為手段,解碼偉大建黨精神,分別從以下方面具體開展:一、實地紀實訪談;二、紅色教育基地講解;三、編撰研究報告與實錄冊,開設微信公眾號專欄推送解讀長圖;打造《偉大建黨精神解碼手冊》,投放至相關場所作為實體載體;四、偉大建黨精神社會調研。在實踐中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爭做傳承紅色基因、矢志報國的新時代青年。

紅色基地研學:在歷史現場感悟精神力量
7月5日,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探尋精神之源,傾聽時代回聲——多元群體解碼偉大建黨精神深度訪談團”赴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研學、紅色宣講等形式,在革命圣地探尋偉大建黨精神。
訪談團成員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游客講解左權將軍墓,通過先輩們的英雄事跡,讓訪談團深刻體會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深刻含義。同時訪談團以烈士陵園這一莊重而嚴肅的紅色基地,宣揚五四精神文化,在陵園里宣講《五四五四》與《我們的精神之旅》在先輩的見證下,展現五四青年的蓬勃朝氣讓紅色火炬延綿不絕,讓吾輩青年要“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7月7日,實踐團于邯鄲市博物館,開展實踐訪談。受采訪的群眾對于偉大建黨精神都有較全面的認知和積極熱情的回應,紛紛表達了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其中,有一位家長表示青年學生應該多走訪紅色博物館、紀念館這一類場所,親身體驗偉大建黨精神下所凝聚的紅色氛圍,而非局限于課堂上的講述。
訪談中,通過與十幾年前的紅色文化教育做對比彰顯現在紅色文化教育的多樣性;青少年學生則與家里父母一同來學習參觀,并獨立說出自己的見解,呼吁廣大學生團體可以實地了解邯鄲的歷史文化。

7月9日,實踐團赴毛主席視察成安紀念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站在毛主席視察成安紀念館的展示墻前,目光堅定,神情專注,向參觀者講述著那段珍貴歷史背后蘊含的偉大建黨精神。
實踐團成員深情講述道,毛主席在視察成安時留下的一句‘棉花要種好,日子要過好’的囑托,這簡短的話語飽含深意。為了這句承諾,黨帶領人民在農業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拼搏。這正是偉大建黨精神中,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在實踐中的落地生根。”

7月11日,實踐團于百家村慘案紀念館開展紅色展演活動。郭館長結合館內史料,生動地為實踐團成員們講解百家村慘案的背景與細節,讓人深切感受那段歲月的沉重與悲壯;團隊成員帶領參觀展區,介紹文物背后故事時,指著先輩的抗爭器具與手稿說道:“這些物品訴說著偉大建黨精神教會我們的真理——堅守初心、不屈抗爭,方能于絕境中燃希望、黑暗中辟前路”,讓紅色記憶更鮮活可觸。實踐團成員通過沉浸式講解回溯歷史,其間上演的話劇《五四五四》,也再現了百年前青年學子的覺醒征程,點燃愛國熱情,引發強烈共鳴。

實踐紀實訪談:捕捉多元群體中的精神回響
“探尋精神之源,傾聽時代回聲”多元群體解碼偉大建黨精神深度訪談團走進百家村進行鄉村村民訪談,實踐團成員針對百家村訪談成員制作了針對性的訪談問卷以及訪談問題(如下圖)。


實踐團成員在百家村中進行隨機訪談,為了能擴大訪談面積與擴展多類訪談對象,實踐團成員專門制作了簡潔明了的訪談宣傳冊,(如下圖)在訪談過程中隨機發放,使得受訪群眾能夠清楚明白訪談的具體內容和意義。

7月12日—7月16日,“多元群體解碼偉大建黨精神深度訪談團”走上邯鄲市街頭及各高校,開展大學生街頭采訪活動。作為暑期三下鄉“探尋精神之源,傾聽時代回聲”實踐項目之一,隊員們隨機尋訪邯鄲學院、河北工程大學等校學子,傾聽同學們對未來職業選擇與國家發展需求的思考。隊員們通過街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并非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融入青年學子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行動指南,正激勵著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不斷奮勇前行。

實踐多元轉化:從沉浸體驗到實體承載,讓紅色精神“活”起來
7月17日----8月3日,實踐團成員整合訪談視頻、訪談記錄,形成視頻、文字、海報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成果。形成理論研究報告與包含50個案例的《訪談實錄冊》,通過“時代回聲”微信公眾號實現沉浸式傳播;創新編制《偉大建黨精神解碼手冊》,融入手繪長卷與互動設計,成為紅色教育實體載體。傳播層面,“解碼精神密碼”系列直播與“宣講進各地”行動雙線聯動,結合方言快板、紅色劇本殺等形式,讓偉大建黨精神“活”起來、“熱”起來。

實踐圓滿收官:構建精神傳承閉環,煥發紅色基因新活力
8月5日,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多元群體解碼偉大建黨精神深度訪談團”暑期“三下鄉”活動圓滿收官!歷經一月有余,團隊足跡遍布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邯鄲市博物館等紅色地標,深入百家村等鄉村及多所高校,完成對紅色場館游客、老黨員、青年學子等多類群體的深度訪談,積累100余場訪談記錄與1000余份調研數據。
實踐中,團隊創新構建“實地訪談+基地講解+社會調研+多元傳播”模式,既通過話劇展演、詩詞朗誦活化紅色記憶,更形成《訪談實錄冊》《偉大建黨精神解碼手冊》等成果,讓精神傳承更接地氣。此次實踐不僅筑牢了隊員的信仰之基,更探索出紅色精神代際傳遞的新路徑,為青年學子踐行偉大建黨精神寫下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