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壽延)2025年7月28日,山東科技大學交通學院“鳳鳴青芒·歸昌破曉”實踐團奔赴郯城縣歸昌鄉部分農村,開展草編文化調研活動,并通過文創設計與海報創作,為草編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
探尋草編技藝,聆聽歲月傳承
為深入挖掘傳統草編文化價值,助力鄉村文化振興,2025年7月28日下午,山東科技大學交通學院“鳳鳴青芒·歸昌破曉”實踐團兵分多路,深入鄉間院落、村頭巷尾,全方位開展草編文化調研。
圖為實踐團全體成員及領導合影
歸昌鄉草編歷史久遠,承載著當地百姓的生活智慧。調研中,實踐團采用“觀察+訪談+實操”模式。觀察環節,成員們緊盯草編選料(篩選柔韌秸稈)、編織(從起底到收邊的復雜手法)、成型(通過搓、編、扎讓草編定型)全流程,不放過任何細節。
圖為草編收納罐成品展示
實踐團成員以專業視角系統觀察草編全流程,從秸稈處理的物理特性分析,到編織技法的工藝邏輯梳理,再到草編物件文化寓意的挖掘,全方位記錄草編技藝要點。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調研當地草編文化情況
圖為當地村民進行草編工作
訪談時,圍繞草編歷史、紋樣寓意、傳承困境等,與老藝人的深度交流中,成員們深刻體會到草編從生活必需品到文化符號的演變,以及老藝人對傳統技藝傳承的執著堅守,為后續文化傳承實踐筑牢認知根基。同時,團隊將草編文創與“農村安全應急知識”宣傳結合,借助草編文化的吸引力,提升村民安全意識。這種“文化+科普”的融合模式,豐富了草編文化的社會價值。
文創設計創新,激活傳統活力
基于對草編文化的調研理解,實踐團聚焦草編紋理與文化內涵,開展文創設計。團隊提取草編“席紋花”、“網眼紋”、“椒眼紋”等特色紋樣,融入現代設計理念,打造系列文創作品。
圖為實踐團為當地草編文制作的文創推廣設計
在紋樣創新設計中,將傳統草編紋理進行色彩重構與形態優化,應用于雨傘、布包、抱枕等日常用品,讓草編元素走進現代生活。以“網眼紋”為例,其多彩交錯的線條被賦予時尚感,印制在拼圖、紙膠帶等文創產品上,既保留草編文化基因,又契合年輕群體審美。
實踐團成員表示,希望通過文創設計,打破傳統草編的應用邊界,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關注歸昌鄉草編文化,實現“老手藝”與“新消費”的銜接。
海報宣傳助力,講好草編故事
為擴大歸昌鄉草編文化傳播范圍,實踐團設計系列宣傳海報。海報以草編工藝、文創成果為核心元素,搭配鮮明的宣傳標語,生動展現歸昌鄉草編文化的歷史底蘊與創新活力。
圖為實踐團為當地草編文化制作的宣傳推廣海報
此次歸昌鄉草編文化調研與文創實踐,是山東科技大學交通學院“鳳鳴青芒·歸昌破曉”實踐團探索傳統技藝傳承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團隊以調研為基礎,用文創設計為筆、宣傳推廣為翼,助力歸昌鄉草編文化煥發生機。未來,實踐團將持續關注,為傳統草編文化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貢獻更多青春力量,讓古老草編技藝在新時代“鳳鳴破曉”,綻放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