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四川輕化工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三江回聲·回訪實踐”團隊奔赴四川省宜賓市各區縣開展西部計劃志愿者回訪調研活動。團隊成員先后深入南溪區、高縣等地,通過深度訪談、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全面調研西部計劃實施成效,聆聽志愿者心聲,挖掘基層服務背后的動人故事。
宜賓啟程:博物館里的深度體驗
8月24日,在宜賓博物館,團隊依次參觀了“四級鄉愁展廳”“墨韻三江展廳”“我住長江頭展廳”等特色展區。從古老的巴蜀文明到近代的宜賓變遷,從長江文化到酒都風情,豐富的館藏和精彩的講解讓團隊成員沉浸其中。這段沉浸式的體驗,為后續深入區縣、回訪西部計劃志愿者奠定了堅實的情感與文化基礎。
相關數據顯示:宜賓青年平均每4人就有1名是志愿者;服務宜賓的“西部計劃志愿者”人數規模居四川省第一。團隊成員孫春梅在參觀后感慨:“以前對宜賓的了解僅限于地理課本上的長江第一城,現在通過文物和歷史故事,真正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溫度和厚度。這也讓我更加理解為什么那么多志愿者選擇留在這里服務。”

圖為實踐隊員在宜賓博物館合照。羅雪鷗 供圖
南溪深入:理論與實踐的首次碰撞
8月25日,在團隊指導教師徐文婷、文洋的帶領下團隊抵達南溪區。在南溪團委會議室,團委書記張林清、團委副書記王琦與團隊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張林清書記詳細介紹了當地西部計劃的實施情況:“宜賓市為西部計劃志愿者提供全省第一檔的福利待遇,但我們更注重志愿者的成長與發展。目前鄉鎮崗位已趨于飽和,我們更希望志愿者能夠真正沉下心來,拒絕形式化,實現從學生到基層工作者的思維轉變。”
志愿者辛夢表示:“對我來說,這段服務不是‘終點’,而是讓我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那就是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用一點點行動去參與到地方的發展里,這種‘被需要’的價值感,會一直推著我往下走。”

圖為西部計劃志愿者辛夢故事分享。羅雪鷗 供圖

圖為團隊指導教師與南溪區團委副書記王琦交流。羅雪鷗 供圖
高縣延伸:聆聽志愿者的心路歷程
8月26日,團隊奔赴高縣經濟開發區,對志愿者楊坤、陳光萍、何麗進行深度訪談。
楊坤在大四那年一邊備考公務員,一邊報名西部計劃。最終,他堅定選擇了西部計劃。“我選擇西部計劃,是因為它讓我真實走近那些需要幫助的地方和人。它讓我看到,青春還可以這樣度過:不在選擇中計較得失,而在土地上實現價值。”
陳光萍同樣在大四投身西部計劃,她感慨道:“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是幸運的,國家為我們搭建了西部計劃這樣廣闊的平臺。與其說我選擇了西部計劃,不如說西部計劃選擇了我——它回應了我內心對奉獻、成長與意義的渴望。”


圖為團隊成員與西部計劃志愿者楊坤、陳光萍、何麗合照。羅雪鷗 供圖
本次走訪的西部志愿者均表示,服務期滿后打算留在宜賓。“基層需要年輕人扎根,西部計劃不是終點,而是我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
徐文婷老師和文洋老師總結道:“這次實踐實現了‘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多重目標。同學們在調研中提升了專業能力,志愿者們的故事也深深打動了每個人。我們希望這份‘三江回聲’能夠傳得更遠,激勵更多青年投身西部建設。“
此次回訪活動不僅為團隊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也進一步增強了隊員們對西部計劃的理解和認同。大家紛紛表示,將以這些優秀志愿者為榜樣,未來積極投身基層服務,把青春書寫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通訊員:鄒欣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