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大學子三下鄉見聞:趕秋節巴代文化里,藏著苗族人民最樸素的幸福向往
2025年8月7日,湘西花垣縣雙龍鎮排料村的秋場被濃郁的節日氛圍包裹,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暑期社會實踐團與當地苗族同胞一道,共赴這場傳承千年的趕秋之約。其間,巴代法師主持的祭祀儀式恰似一幅徐徐展開的文化長卷,既鋪展著苗族的歷史根脈,更流淌著這個民族對美好生活最本真的向往,讓人在莊重與熱烈間,觸摸到苗家人骨子里的淳樸與善良。
“讙兜(苗語,意為苗族)這個古老的民族,在湘西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五千多年……”儀式啟幕前,當地老人的講述帶著歲月的溫度,將人們的思緒拉回遙遠的過往。對苗族而言,趕秋節絕非一場簡單的歡聚,而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鮮活載體——從生產生活的智慧到精神世界的堅守,從對天地的敬畏到對未來的期盼,皆濃縮在這一天的儀式與歡騰里。
良辰一到,一場盛大的巡游率先啟行。方陣中,巴代們身著紅袍、頭戴道冠,左手握綹巾、右手持司刀,踏著鑼鼓號角的節拍跳起“綹巾舞”。其動作莊重肅穆,柔中帶剛,既蘊含對神靈的感恩、對災害的驅散,更飽含對生活的熱忱。
。
圖為巴代方陣(郭燕銘攝)
巡游隊伍穿過村莊民宅,走進空曠的田地。田地上有序插著彩色標旗,前方設祭壇,巴代隊伍在田地里繼續演繹綹巾舞。祭壇內兩位師傅敲擊戰鼓,清脆的鈴音與厚重的鼓聲交織,仿佛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既是對先祖的告慰,亦是對天地的呼告。隨后,三位巴代師傅走出隊伍,在祭壇前主持祭祀儀式;儀式地點繼而轉移至田地旁的火海刀梯,巴代師傅先空手赤腳跨過滾滾的火海,再赤腳攀上刀梯,于頂端繼續跳綹巾舞,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至此,巴代祭祀環節告一段落。
圖為巴代師傅做手訣(麻麗陽攝)
圖為巴代師傅上刀梯(麻麗陽攝)
當秋場的歡歌漸漸遠去,那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卻深深印刻在人心間。苗族人民的幸福,是田埂上的禾苗、屋檐下的炊煙、家人臉上的笑容。巴代文化恰如紐帶,將這份向往代代相傳,讓每個苗家人心中都揣著溫暖。湘潭大學實踐團成員在這場文化對話中,真切感受到傳承的力量。這正是趕秋節的珍貴饋贈:最樸素的向往藏著動人力量,最純粹的善良生長著綿長幸福。
通訊員麻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