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二十周年之際,安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桐源薪火隊”于8月6日至8日赴宣城市廣德市楊灘鎮,開展以“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圍繞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機制、紅綠融合路徑等核心議題,通過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多個行政村與自然景區,系統調研“兩山”理念在基層的實踐成效與創新模式。
綠色產業多元發展,生態經濟提質增效
實踐團隊先后走訪五合村、九房村等多個行政村,重點調研了桐河生態治理工程、九房花海農旅項目及五合茶產業綠色發展模式。在五合村,村黨支部書記詳細介紹當地通過實施河長制、推進生態修復,實現桐河水質顯著提升,帶動沿岸休閑旅游發展的歷程。清澈的河水和修復后的綠岸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生態效益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九房村則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打造“四季花海”鄉村旅游項目,將普通農田轉型為吸引游客的熱門景點,帶動周邊農家樂、特色農產品銷售同步發展,形成“以綠促旅、以旅興農”的良性循環。隊員們還調研了五合村茶產業,通過堅持“空地還林”、保護生物多樣性,當地茶葉品質顯著提升,水浸出物含量高達48%,成為綠色農業的典范。

(隊員付佳玉在桐河公園對村民進行問卷調查。黃曉藝 供圖)
機制創新與科技賦能,拓寬“兩山”轉化路徑
楊灘鎮在推進綠色產業發展中注重機制創新與技術應用。團隊通過訪談了解到,當地通過“黨建+生態”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嚴格執行環保政策,拒絕高污染企業入駐,確保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問卷數據顯示,超過90%的村民認可生態環境對生活質量和經濟收入的提升作用。
此外,團隊還考察了當地數字技術在生態管理中的應用。智慧水務平臺實現桐河水質實時監測,為生態保護提供數據支撐;電商平臺助力茶葉、竹制品等生態產品走出山區,拓寬銷售市場,綠色產業正朝著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升級。

(隊員付佳玉采訪九房村書記。黃曉藝 供圖)
紅綠融合賡續發展,生態理念深入人心
在調研綠色產業的同時,團隊也深入了解了楊灘鎮紅色文化與綠色實踐融合發展的特色路徑。通過參觀新四軍司令部舊址,隊員們感受到紅色精神為當地生態守護和綠色發展注入的堅定信念。胡書記介紹:“紅軍守護家園的信念,今天已轉化為守護綠水青山的行動。”這種精神與生態的雙向賦能,使楊灘在推進產業綠色的同時,也筑牢了鄉村振興的文化根基。

(胡書記在新四軍司令部舊址為隊員們講解紅色歷史。周之博 供圖)
實踐尾聲,團隊與當地村干部舉行座談,交流調研成果并提出發展建議。隊員們表示,楊灘鎮的綠色產業發展是“兩山”理念在基層實踐的生動縮影,其經驗對類似地區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通過此次實踐,隊員們不僅加深了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理解,也在實地調研中提升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大家表示,將把楊灘鎮的綠色經驗帶回校園,讓更多青年關注并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把論文寫在江淮大地上,為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實踐隊與胡書記和指導老師楊帆在新四軍司令部舊址前合影。汪夢媛 供圖)
撰稿人:黃曉藝 陳夢潔
指導老師: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