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推廣+實踐”賦能鄉村發展
2025年7月4日,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師生組成的“語你同行”鄉村振興實踐團隊在隊長帶領下,前往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海子街安山村開展以“普通話引領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校企合作、文化共建為切入點,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形式,為鄉村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海子街鎮安山村戶外草地創意互動合影 隊員供圖)
抵達與融入:從初見到扎根的第一步
實踐團隊準時抵達海子街鎮安山村,團隊共同準備午餐,在灶臺前的協作中拉近了與鄉土的距離。餐后,大家有序整理住宿區域,以“主人翁”心態快速融入鄉村生活,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
座談調研:校地聯動共商發展藍
隊長帶領7名成員徒步20分鐘前往村公所,沿途觀察農田規劃與民居風貌,記錄鄉村生態與產業現狀。抵達后,團隊與村干部圍繞“校地長期合作機制”展開座談。
合作規劃:推廣普通話、鄉村文旅策劃、技能人才輸送等領域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計劃以“語你同行”鄉村振興實踐隊。
文化共建:實踐團隊提出“鄉村書香計劃”,建議擴建村圖書館,通過捐贈圖書、開設閱讀課等方式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干部表示:“知識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期待與高校共同搭建學習平臺。”

(海子街鎮安山村村委會圖書館室內合影 展現團隊風貌 隊員提供)
實干先行:從規劃到落地的行動力
回到住宿點后,團隊分工開展落地準備:衛生組清理公共區域,以整潔環境迎接后續工作。
星火成炬:以青春實踐映照初心
暮色漸沉時,團隊圍坐分享當日感悟。隊長強調:“社會實踐不是‘走過場’,而是要像煤礦產業中的‘黨建+’模式一樣,把‘根’扎進鄉村土壤,讓每個建議都能對接真實需求。”成員們紛紛表示,將以貴州豫能新田煤礦“安全為基、創新為要”的實踐經驗為借鑒,在后續調研中聚焦問題、務實獻策。
總結語:
此次實踐不僅搭建了校地合作的橋梁,更讓青年學子在泥土與汗水中理解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深意。未來,團隊將持續跟進圖書館建設、普通話推廣等項目,讓黨建引領下的實踐成果真正惠及鄉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