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下鄉推普,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2025年7月4日,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語你同行”鄉村振興實踐隊,前往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海子街鎮鞍山村實踐活動,開展了以普通話推廣為核心的三下鄉活動。團隊通過視頻錄制、直播教學、互動課堂等形式,將語言文化服務與鄉村實際需求相結合,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圖注:畢節工職院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實踐隊在海子街鎮安山村黨群服務中心前合影 隊員供圖)
晨光行動:視頻記錄推廣初心
實踐隊成員,在鞍山村文化廣場開始錄制普通話推廣視頻。成員們以“說好普通話,溝通你我他”為主題,通過情景對話、繞口令挑戰等形式,展示普通話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希望用年輕人的視角制作接地氣的視頻,讓村民感受到普通話的實用性。”隊長介紹道。
在當地村民帶領下,7名隊員徒步前往鞍山村水井源頭。山路蜿蜒間,隊員們一邊記錄沿途的自然風光,一邊向村民了解水源保護情況。抵達源頭后,團隊拍攝了水資源保護宣傳視頻,以“清澈水源需呵護,文明用語同傳承”為核心,呼吁村民在保護生態的同時提升語言文明素養。此外,隊員們還通過vlog形式記錄團隊協作爬山、取景拍攝的全過程,用鏡頭定格青春奉獻的瞬間。
云端聯動:直播賦能語言教學
團隊開啟“普通話云端課堂”抖音直播。隊員化身主播,以“拼音字母的奇妙世界”為主題,通過“聲母韻母手勢操”“日常詞匯拼音接龍”等互動環節,將a、o、e等基礎拼音知識與方言對比教學。直播間內,有村民留言:“原來‘水井’的普通話發音要注意后鼻音!”直播過程中,在線觀看人數峰值達20余人,雖然現在人很少,但是隊員們相信肯定會有越來越多人支持觀看直播教學。
直播間隙,團隊開展手工獎品制作活動。隊員們用提前準備好的材料就地取材制作了村民都會用到的草帽和手提袋,每一件手工藝品都融入了拼音元素與鄉村特色。

(圖注:三位身著統一服裝的實踐隊員,頭戴色彩繽紛、創意繪制的草帽,青春洋溢 隊員供圖)
夜話鄉音:課堂互動點燃學習熱情
借助當地村民的人脈資源,實踐隊邀請到20左右余位村民參與普通話夜校課堂。團隊精心挑選“水井”“海子街”“咯吱窩”等與生活、地名、身體部位相關的詞語,通過“實物展示+情景模擬”教學,村民們都很積極,盡管發音略帶鄉音,卻贏得了全場掌聲。

(圖注:實踐隊隊員在白板前開展知識宣講,圍繞人體健康等內容為村民科普 隊員供圖)
為激勵學習熱情,團隊將手工獎品頒發給積極參與的村民。課堂尾聲,隊員們與村民共同拍攝趣味視頻,大家齊跳廣播體操,用“一二三四”的標準發音和整齊動作,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
結束語:
此次三下鄉活動,實踐隊以“語言+文化+生態”為切入點,通過“視頻先導—直播教學—課堂深化—互動留存”的閉環模式,讓普通話學習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正如隊員所說:“推廣普通話不僅是教發音,更是搭建鄉村與外界的溝通橋梁。”未來,團隊將持續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推廣活動,讓文明鄉音傳得更遠、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