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電池分類點燃科學興趣,做好分類從我做起
7月7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園博社區的活動室里熱鬧非凡。一場特別的“能源課堂”正在這里進行,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源和一隊”的大學生志愿者們,帶著豐富的電池知識和有趣的講解思路,與社區的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揭開了電池的神秘面紗。這場以“電池科普啟新章,能源知識潤心田”為主題的活動,沒有課本的枯燥乏味,卻讓科學的種子悄悄在孩子們的心里扎下了根。

圖為源和團隊講解現場陳俊杰攝
志愿者們的講解從“電池的成長故事”拉開序幕。從最早的化學電池,到如今的鋰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PPT上的圖片一張張切換,孩子們仿佛跟隨著電池經歷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你們知道嗎?新能源汽車能在路上行駛,依靠的就是電池里的能量;家里太陽能板發的電,也是靠儲能電池儲存起來的。”志愿者指著圖片中的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設備,將專業知識與生活場景緊密結合。在講述完電池的“貢獻”后,大家又聊起了它的“小脾氣”——隨意丟棄的廢舊電池會污染土壤和水源。“所以,用完的電池要放進專門的回收箱,就像給它們找了個‘養老院’一樣。”生動形象的比喻讓孩子們頻頻點頭,在心里默默記下了“綠色回收”的小規矩。

圖為源和團隊成員講課現場陳俊杰攝
當活動進入互動分享環節,孩子們的熱情瞬間被點燃,仿佛打開了話匣子,爭先恐后地舉手,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身邊的電池故事。
“我家電動車充電時,媽媽從不讓充到半夜!”一個小同學認真解釋道,“媽媽說,充太久電池會‘累壞’,就像人一樣,需要休息。”這個生動的比喻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也讓“科學充電”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
這些來自日常生活的真實案例,讓“規范使用電池”不再是課本上的枯燥知識,而成了孩子們眼中鮮活的生活智慧。志愿者們微笑著傾聽,時不時引導孩子們深入思考:“那你們覺得,電池為什么不能一直充電呢?”
圖為東西湖區孩子們積極舉手陳俊杰攝
“因為會發熱!”“會縮短壽命!”“還可能爆炸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甚至模仿起電池“鼓包”的樣子,逗得大家直樂。“那回收后的電池會變成什么呀?”志愿者繼續追問。“可以做成新電池!”“里面的金屬還能再利用!”孩子們的回答雖然稚嫩,卻透露出他們對環保的樸素理解。在熱烈的討論中,他們漸漸明白:這小小的電池,既給生活帶來了便利,也需要被細心“呵護”,就像對待身邊的小伙伴一樣。“原來電池也像人一樣,需要好好照顧!”此時的志愿者也仿佛“恍然大悟”一樣向小朋友們解釋道。
這場互動不僅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更讓他們意識到,科學并不遙遠,它就藏在生活的點滴細節里。而每一個小小的環保舉動,都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圖為東西湖區孩子與源和團隊合影陳俊杰攝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的臉上還洋溢著意猶未盡的笑容。志愿者們知道,這場科普活動的意義,遠不止教會幾個知識點——當孩子們開始留意家里的電池是否被正確回收,開始好奇電動車的電池是如何工作時,科學探索的興趣就已經被點燃了。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的師生們表示,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會把更多的能源知識搬進社區、帶進課堂,用更有趣的方式,讓科學的光芒照亮孩子們的成長路,讓綠色環保的理念真正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