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醫暖桑榆筑夢鄉衛”實踐團積極響應國家大學生社會實踐號召,緊扣“健康中國”戰略實踐需求,以調查鄉鎮衛生院設施現狀、破解老年人就醫困境為核心目標,在徐州鄉鎮開啟了一場兼具專業性與針對性的實踐之旅。團隊學子懷揣醫者初心,以青春熱忱扎根基層,既為摸清衛生院設施短板深入調研,也為緩解老年人就醫難題積極行動,為鄉鎮衛生事業發展注入鮮活動能。
7月15日至30日,為精準調查鄉鎮衛生院設施問題及老年人就醫困難,團隊成員針對性設計了兩套調研工具:面向衛生院管理者、醫務人員的問卷,既排查設施配置缺陷,更征集設施改造的可行性方案;面向老年患者及家屬的半結構化訪談提綱,在深挖因識字、行動等導致的就醫難題基礎上,同步了解他們對簡化流程、優化服務的具體需求。隨后分赴各鄉鎮衛生院開展調研,不僅明確了部分衛生院設施不完善的癥結,以及多數老年人在掛號登記、理解醫囑等環節的突出困擾,更通過調研收集到一線人員對設施升級的實操建議和老年群體對就醫服務的改進訴求,為后續精準施策提供了扎實依據。
基于前期問卷調研對各鄉鎮衛生院設施問題與老年人就醫困難的初步研判,團隊以高流鎮中心衛生院為樣本,開展為期三天的深入調研,旨在摸清老年就醫痛點與衛生院設施短板。8月5日抵達新沂后,團隊梳理相關數據,整理健康手冊等物資,為后續調研準備。8月6日至8日,隊員駐點衛生院,觀察老年門診流程、家庭醫生隨訪,探查設施不完善的具體表現及老年人在掛號、溝通、行動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實踐期間,團隊繪制了掛號、繳費、取藥流程的卡通指南,用太陽、月亮等圖標標注服藥時間,幫助不識字老人順暢就醫;開展“守護銀齡健康”專項行動,為老人測量血壓、血糖,結合指標異常情況提供“少吃腌菜”“晨起慢起身”等通俗化健康建議;模擬老年患者體驗從掛號到離院的全流程,重點記錄候診椅無扶手、藥品標簽字號過小等設施問題,以及導診標識不清晰、繳費單信息復雜等流程障礙;同時向老人發放大字版、高對比配色的“簡易就診指南”,手冊中特別加入“有困難找穿黃馬甲的我們”等貼心提示,助力老人獨立就醫。
實踐結束后,團隊系統梳理分析問卷數據,量化呈現五所衛生院在資源配置、服務效能上的共性與差異,結合鄉鎮衛生院普遍存在的設施與服務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推動共性問題的解決:一、設施改造:加裝候診椅扶手、防滑設施,更換大字藥品標簽,用圖文標識替代復雜導診文字;二、流程簡化:保留人工窗口,安排專人協助老人用智能設備,簡化繳費單信息,提供卡通流程指南;三、服務優化:醫護用通俗語言講醫囑,提供代填表單服務,發放大字版健康手冊;四、長效機制:設意見箱收集反饋,定期協調推進設施改造,公開進度。同時,團隊將活動中形成的卡通就診指南、簡易就診流程圖等實用材料匯編成冊,贈予各鄉鎮衛生院,為持續便利老年患者就醫提供支持,助力更多衛生院提升服務精準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