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之志扎根濱海之畔,當專業之智賦能生態守護,青島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綠之益”研究生志愿服務團隊響應鄉村振興與“雙碳”目標號召,于2025年7月10日—2025年7月12日內,深入市南海濱風景管理區,以“土壤微生態修復護航濱海生態,綠色技術助力‘雙碳’目標”為主題,構建“三維服務體系”實踐模式,用腳步丈量岸線肌理,用學識破解生態難題,在碧海藍灣間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研究生守護濱海生態的青春答卷。
共探松況謀良策同研養護育賢才
綠之益實踐團抵達海濱風景管理區,與青島市海濱風景區管理服務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劉曉東等負責同志進行交流。雙方圍繞景觀松樹生長現狀、病蟲害防治技術、日常養護管理措施、生態保護與景觀提升融合路徑等方面展開深入研討。當地領導詳細介紹了景觀松樹的培育歷程與長勢監測核心工作,分析了當下松樹生長面臨的土壤適應性、氣候影響等短板,并指出要精準掌握松樹生長特性,扎實做好土壤改良、病蟲害預警等基礎工作,依托先進養護技術,提升松樹抗逆性,筑牢景觀生態屏障。實踐團成員結合專業所學,就松樹枯萎病防治難點、季節性養護重點等積極提問,帶隊老師結合海濱區域實際,用具體養護案例和實踐經驗為同學們解疑釋惑,鼓勵大家深耕園林養護領域,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此次交流讓實踐團成員對景觀松樹養護有了更直觀的認識,為后續開展相關科研和實踐工作明確了方向,也為校地攜手推進海濱景觀生態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研土取樣究根源配劑施治礪本領
綠之益實踐團在海濱風景管理區開展景觀松樹土壤取樣工作。隊員們攜帶專業采樣工具,在長勢不好的松樹周邊劃定采樣區域,嚴格按照“多點混合、分層采集”原則收集土壤樣本,詳細記錄采樣位置、松樹生長狀態等信息,確保樣本的代表性與科學性。
返回實驗室后,團隊立刻投入實驗分析工作,通過測定土壤pH值、電導率、微生物群落結構等關鍵指標,結合松樹葉片形態觀測數據,系統排查影響長勢的潛在因素。經過一周的精密檢測與數據分析,實踐團為管理區出具了詳實的松樹診斷報告,精準指出土壤根際有益菌匱乏、真菌過多等問題。
根據分析結果,團隊結合專業知識,篩選出具溶磷、抑菌、降解化感物質的多功能菌株,制作菌劑,通過調整菌劑濃度與施用方式,制定出“菌劑灌根+精準追肥”的綜合解決方案,實現對癥下藥。管理區負責人表示,這套科學方案為景觀松樹復壯提供了有力支撐,也讓同學們的專業實踐成果真正服務于生態保護一線。
回訪察看驗成效菌劑賦能顯擔當
綠之益實踐團再次回訪海濱風景管理區,與海濱風景管理區劉穎主任一同察看景觀松樹使用菌劑后的生長狀況。此前長勢萎靡的松樹新葉萌發量顯著增加,生出新根。實踐團成員結合新采集的土壤樣本與松樹數據,為管理區更新了后續養護建議。此次回訪不僅驗證了復合菌劑在景觀松樹復壯中的實際效用,更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專業技術轉化為生態保護成果的成就感,為持續深化校地生態合作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