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后,為了深入了解武漢革命經過,把握中共武漢黨史的歷史脈絡,“荊楚丹心,薪火江城”小分隊來到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探尋大革命失敗后先輩們的艱難探索。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中國革命面臨嚴重危機,中國共產黨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為徹底清算并糾正黨在過去工作中的嚴重錯誤,決定新的工作方針,中共中央在極其險惡的環境里,于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八七會議著重批評中央在大革命后期所犯的右傾錯誤,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討論黨的工作任務,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使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看到新的出路,重新鼓起斗爭勇氣,踏上新的征程,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革命從此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1924年開始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隨著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和工農運動迅猛發展,革命勢力由珠江流域推進到長江流域,武漢成為革命中心。由于帝國主義列強干涉、革命陣營分裂、共產國際指導失誤和中其中央的右傾錯誤,大革命在掀起高潮的同時,危機也日益增長,終于在1927年從局部失敗走向全面失敗。

在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的危急關頭,中共中央在共產國際指導下,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由瞿秋白、李維漢主持,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作報告和結論,瞿秋白代表中央作政治報告,毛澤東第一個在發言中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思想。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等決議案,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
八七會議以后,中國革命進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按照八七會議確定的方針,在黑暗中高舉起革命的旗幟,以血與火的抗爭回答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先后領導秋收起義、黃麻起義、廣州起義、年關暴動等一系列武裝起義,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展土地革命,逐步走上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八七會議是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它是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的標志,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一次歷史性轉變的標志。八七會議是一座光輝的里程碑——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邁出的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關鍵一步,顯示出年幼的中國共產黨已具備相當的危機處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正在走向成熟。八七會議以其在中共歷史、中國革命史、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其對中共歷史、中國革命史、中國現代史發展的深遠影響,已經并將永遠輝耀史冊!
作者:王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