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驕陽似火,卻擋不住支教老師們傳遞知識與溫暖的熱情。2025年7月10號星期四,為積極響應教育幫扶號召,助力鄉村兒童美育發展,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星空支教團隊奔赴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紅衛區燕溝社區,此次支教以“非遺文化進校園,臉譜繪童心”為主題的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繪畫課程,運用繪畫、手工等形式,帶領孩子們領略中國傳統臉譜藝術的魅力,激發創造力,為鄉村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往藝術世界的大門。
課堂導入:初識臉譜文化
活動伊始,支教成員通過PPT和短視頻向孩子們介紹了京劇臉譜的歷史、分類及象征意義。短片中,一個個色彩鮮艷、造型夸張的臉譜形象躍然屏上,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隨后,老師結合京劇《鍘美案》《穆桂英掛帥》等經典選段,詳細講解了不同臉譜顏色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紅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正直,白色暗示奸詐……”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舉手提問,教室里充滿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希望能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激發孩子們對藝術的興趣,在他們心中種下藝術的種子。

圖為孩子們在用畫和捏臉譜過程。陳蕊 供圖
創意實踐:多彩形式繪臉譜
理論講解結束后,實踐環節中,支教老師們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創作材料,除了傳統的畫筆、顏料,還別出心裁地準備了橡皮泥。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用畫筆畫出心中的臉譜,或者用橡皮泥塑造立體的臉譜形象。在繪畫區,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有的將孫悟空的臉譜畫得威風凜凜,金黃色的猴毛、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仿佛下一秒就要騰云駕霧而去;有的把包公的臉譜描繪得正氣十足,那標志性的月牙圖案和濃密的胡須,盡顯鐵面無私的風范。

圖為孩子們展示畫的包公。陳蕊 供圖
在橡皮泥創作區,孩子們同樣創意無限。他們用五顏六色的橡皮泥,捏出了形態各異的臉譜。有的孩子將臉譜的眉毛捏成夸張的波浪形,有的則給臉譜加上了一雙圓圓的大眼睛。一位小男孩驕傲地展示著自己用橡皮泥制作的關羽臉譜,紅撲撲的臉蛋、長長的丹鳳眼,再配上綠色的戰袍,栩栩如生。

圖為孩子展示的黏土臉譜。陳蕊 供圖
支教老師們穿梭在孩子們中間,耐心地指導每一位學生。從色彩的搭配到線條的勾勒,從橡皮泥的塑形到細節的處理,老師們都給予了細致入微的幫助。當發現有的孩子因為畫不好而氣餒時,支教成員則會蹲下身來,輕聲鼓勵:“沒關系,大膽去畫,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相信你一定能畫得很棒!”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們重拾信心,繼續投入到創作中。教室里歡聲笑語,孩子們的作品雖稚拙卻充滿個性。
臉譜的傳承
課程尾聲,團隊組織“臉譜展示會”。孩子們戴上自己的作品,有點臉上帶著包公,連成員看到都忍不住說 “沒想到他們對傳統文化接受度這么高,有個孩子甚至主動要求畫‘包公’的月牙額紋。”

圖為孫悟空臉譜的展示。陳蕊 供圖
此次臉譜繪畫支教活動,不僅讓鄉村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到了非遺文化,培養了他們的藝術審美和動手能力,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將非遺文化融入鄉村教育,是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湖北汽車工業大學星空支教團隊的此次活動,為鄉村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非遺文化的窗口,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會有更多的非遺文化走進鄉村校園,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未來,星空支教團隊也將繼續前行,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支教活動,用藝術溫暖童心,用知識照亮鄉村孩子的未來之路。
對于支教團隊的成員來說,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成長經歷。支教成員表示:“看到孩子們從最初的懵懂到最后創作出精彩的作品,那種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這次支教讓我深刻體會到,藝術教育對于鄉村孩子的重要性。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鄉村教育貢獻一份力量,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臉譜不僅是圖案,更是中國人的精神符號。”本次活動不僅讓偏遠地區兒童接觸到傳統文化,更以藝術為橋梁傳遞了文化自信。孩子們捏出的每一筆色彩,都是對非遺傳承最樸實的告白。(通訊員 星空志愿服務隊 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