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岐蹤承光”社會實踐隊奔赴吉林省遼源市,以“三下鄉”活動為契機,開啟了一場“探尋中醫藥根脈、服務基層健康”的實踐之旅。在這里,他們通過解碼關藥的古今發展,把課堂所學轉化為田間地頭的健康科普,在探訪中深耕產業勢能,在互動中播撒養生理念,為遼源鄉村產業發展注入青春思考,讓千年中醫智慧惠及民生。
博館識關藥,問卷集民聲
走進國家關藥博物館,陳列的關藥標本、古法炮制工具與詳實的文獻資料,串聯起遼源地區中醫藥發展的千年脈絡。實踐隊員們在指導教師的講解下,對關藥的性味歸經,臨床應用有了深入了解。為進一步掌握東遼縣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隊員們還向館內工作人員及參觀群眾發放了專項調查問卷,圍繞關藥種植、加工、市場推廣及文化傳播等方面進行調研,力求全面捕捉當地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挑戰。
實踐團問卷調研當地中藥產業情況。李知萌 供圖
傳單載智慧,煙火種健康
實踐隊轉赴遼源市安石鎮朝陽村,將目光投向基層群眾的健康需求。實踐隊員們走村入戶,恰逢遼源市文聯演出團在村里舉辦“八一”建軍節慰問演出,實踐隊員們敏銳地抓住這一聚集人氣的良機,積極融入其中,熱情地向駐足觀看演出的村民們遞上中醫養生宣傳單。隊員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地講解著中醫“未病先防”的智慧,激起了大家的熱切討論,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其中,看到大家對節氣養生知識的頻頻點頭和真誠認可,隊員劉雨晴感嘆道:“中醫知識真的慢慢走進更多人心里了,真好。”一位大爺看到宣傳單上熟悉的食材,驚喜地對旁邊的大姨說:“過幾天立秋了,你這百合可得給我留點!按這上面說的,能潤肺呢!”。據統計,活動當天共累計發放宣傳單200余份,這些小小的紙張,承載著古老的中醫養生智慧,伴隨著關東大地特有的鄉土“煙火氣”,悄然走進了朝陽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健康的種子。
實踐團發放中醫養生宣傳單。王鶴霏 供圖
深研鹿產業,科普入農家
梅花鹿作為關藥的典型代表,又有著“鹿身百寶”的稱號,是這次關藥調研的重點方向,而東豐縣正是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梅花鹿之鄉”。因此隊員們在東豐縣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踏入皇家鹿苑博物館和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在專業講解員繪聲繪色的講述中,從鹿茸的溫腎壯陽、益精養血,到鹿角的活血散瘀消腫,再到鹿胎膏的調經補血……鹿身上每一處“珍寶”所蘊含的獨特藥性和精妙配伍,在講解中逐漸清晰、立體。隊員們對梅花鹿作為關藥瑰寶的珍貴價值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認知。
實踐團參觀皇家鹿苑博物館。孔慶斌 供圖
實踐隊深知,中醫知識的傳播點在于普及萬千百姓。為此,團隊特意選擇了對本地鹿業和中醫都有了解的得勝村,深入田間地頭與村鎮,通過下發調查問卷,與鹿農們面對面交流,詳細記錄了當前梅花鹿在中藥產業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如產品運輸不便,品牌效應不足,銷售方向缺失等,收集一手數據,為后續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同時,隊員們對當地村民開展了生動有趣的中醫知識普及活動,講解了中醫舌診,脈診的基本內容。“來,大叔,您伸出舌頭看看……舌苔厚白,說明可能有點寒濕。”簡單的互動,讓古老的中醫診法變得觸手可及,隊員們更是貼心地準備了應季的養生食療方案,這些源自生活、簡便易行的養生建議,填補了基層群眾對中醫知識的空白。
實踐團開展中醫知識普及活動。李知萌 供圖
此次“三下鄉”活動,是遼寧中醫藥大學中醫課堂理論向廣闊天地的有力延伸。領隊老師孔慶斌指出:“此行不僅是一次對關東道地藥材文化根脈的深入調研,更是一場將青春智慧融入基層服務的生動實踐。讓青年學子們直觀目睹中醫藥產業的現狀,深刻理解‘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戰略意義。”
實踐團合照。孔慶斌 供圖
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中醫藥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典籍中的精深理論,更在于服務人民健康的實踐中。帶著這份沉甸甸的收獲與感悟,“岐蹤承光”實踐隊的青年學子們更加堅定了服務國家大健康戰略的信念。他們將以此次實踐為新的起點,將所見所思所學轉化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青春動能,努力讓千年岐黃智慧在新時代煥發出更璀璨的光芒,真正惠澤千家萬戶。(通訊員 劉雨晴 孫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