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紅色審計精神的啟示
清風拂鐵賬——“焦官”謝覺哉
“為黨獻身常汲汲,與民謀利更孜孜”,第一次翻閱謝覺哉先生的資料時,這句話就深深映入我的腦海中,我甚至能透過文字看見謝覺哉先生在深夜里點著煤油燈工作的樣子。這是延安時期人們向謝覺哉祝壽時贈送他的詩句,也是謝覺哉革命一生最真實的寫照。當我查閱更多資料,深入研究他時,才驚覺他的一生是多么偉大。
謝覺哉先生是新中國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也是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這只是他榮譽的一部分,卻足以讓人欽佩和仰慕。然而,再多的褒獎對于謝老來說也只是清風拂鐵賬——他官而不焦。謝老擔任我國第一任內務部長時,在湖南老家務農的子女、親屬想憑借謝老的地位,到北京找個工作。謝老勸阻說:“離別多年,子女要看父親,父親也想看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決不可以依靠我這個官會得到什么個人好處。你們會說我是個‘焦官’(不拿報酬的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亂;官而‘焦’了,轉亂為安。” 并寫詩一首:“你們說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即周奇才,一輩子在地主家做長工),起得早來睡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古今中外,多少人會在利益和權力面前喪失自我,為自己和家人謀取更多的好處,但謝老卻是兩袖拂清風,不但不會讓家人從自己所處的位子上獲得半點利益,還認可自己只是個“焦官”。從這個片段中,可以清楚看到謝老是多么清正廉潔的一個人,鞠躬盡瘁,顧大家。這也是他作為一名審計工作者以身作則的體現,從小事上看出他工作時的不徇私情。
在審計工作上,謝老所表現的更是敏銳和警覺。1933年11月,謝老來到江西省瑞金縣檢查政府工作。中午,瑞金縣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部長藍文勛大擺酒席,說是為中央領導接風,謝覺哉當場就給予了嚴厲的指責。后來謝老見到楊世珠、藍文勛等一臉慌亂神色,心中起了疑點。在走訪了兩位老干部后,謝老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于是馬上派人向中執委作了口頭匯報宣布延長檢查時間。第二天,中執委派來工作組進行突擊查賬,果然發現會計科科長唐仁達侵吞巨額財產。從幾人的動作和表情上,謝老就察覺到事情有問題,不禁贊嘆他的厲害,對腐敗絕不姑息。
種種事件,從家書到拒宴,我們看到了謝老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不變的是,謝老永遠都是秉公執法、廉潔奉公,為國家和人民奉獻自己。作為審計工作者,他更是將“人民利益”四字熔鑄成審計鉚釘,讓公平公正的砝碼永垂在審計事業中。我們要將謝老的精神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讓審計發展熠熠生輝
作者:張瑞洣 楊羽軒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審計天衡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