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的“言顧行,行顧言”,短短六字,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對教育領域有著重要啟示。
“言顧行”強調言論要以行動為支撐。在教育中,教師不能只空談理論,而應將教學內容與實踐緊密結合。例如,在講解物理原理時,不能單純依靠書本知識的灌輸,還需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親眼見證物理現象,親身體驗原理的實際應用,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易懂。若教師總是“紙上談兵”,學生學到的知識便如同空中樓閣,缺乏根基,難以真正掌握和運用。
“行顧言”則要求行動要符合言論。教育者常常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勇于探索,那么自己首先就要以身作則。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展現出嚴謹治學的態度、不斷學習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對學生的教導,才能發揮榜樣的力量。同時,對于學生而言,也要做到言行一致。學生在制定學習計劃、許下學習目標后,要切實付諸行動,不能只說不做,否則目標就成了一句空話。
在教育過程中,注重“言顧行,行顧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和責任感。當學生習慣了言行一致,他們會更加注重自己的承諾,對自己的言論和行為負責。這種品質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益,更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成為值得信賴、可靠的人。
此外,這一理念還提醒教育者在評價學生時,不能只聽學生說什么,更要看學生做了什么。全面、客觀地從言行兩方面綜合考量學生,才能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給予恰當的引導和教育。
“言顧行,行顧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應遵循的準則,它指引著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腳踏實地,培養出真正有學識、有擔當的人才。
文慧
嘉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