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青鳥知行,職途探航”實踐隊2025年暑期社會實踐工作圓滿完成。實踐隊七名青年學子積極響應團委號召,依托“青鳥計劃”平臺奔赴濟南、濰坊、濱州等五市七地,圍繞彌合政務認知缺口、提升自身職業素養、深化青鳥計劃推廣、明晰職業發展方向四大目標,以“察-研-踐-悟”四維推進為主線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深度實踐,致力于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在基層沃土中書寫“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
扎根基層:在為民服務中書寫時代答卷
扎根基層,是青年學子褪去青澀、增長才干的“必修課”,更是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實踐課”。隊員們深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社區,將專業所學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能力,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增長才干。
實踐隊隊員王孜珩在槐蔭區人民檢察院實習期間,不僅參與案件卷宗整理、法律文書撰寫等基礎工作,更以“準檢察官”的身份參與多起基層案件的調解工作,于實習中真正理解了‘法不容情但司法要有溫度’的深刻含義。”在歷城區桑園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從事暑期托育工作的楊嘉琦參與繪本共讀、作業輔導、調解矛盾等細致工作,以專業與溫情守護社區兒童成長。東營市廣饒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實習生李心怡在從事嚴謹的行政審批工作中,深刻體悟到政府部門為群眾辦實事的責任擔當。他們以腳步丈量民情,用專業回應需求,在為民服務的點滴行動中,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奮斗答卷。
文脈傳承:以青春力量守護家鄉記憶
當青春朝氣邂逅家鄉文脈,便碰撞出傳承與守護的動人火花。考古學院孟睿洋在鄒城市文旅局文物保護中心投身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以專業學識挖掘曲阜儒學文化與考古遺址,為守護齊魯文化根脈注入專業力量;安丘市文旅局文化與遺產辦公室的劉子琪深入鄉村一線,踏遍鄉村巷道整理檔案資料,致力于讓散落的非遺珍寶被更多人知曉;在鄒平市檔案館實習的張佳玥主要參與檔案整理編目和家鄉文史講解工作,沉睡的家鄉歷史在她嚴謹的系統梳理與聲情并茂的講解中重新煥發生命力。
在基層實踐中錘煉專業本領,又以專業智慧反哺家鄉發展,正如隊員們所說:“守護家鄉文化,既是我們專業所系,更是青年使命所在。”他們用專業與熱忱為家鄉記憶筑起屏障,讓文脈在代代相傳中煥發新的生機。
青鳥知行:以實踐之光點亮職途新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沉浸式崗位體驗,隊員們對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原來基層工作不只是朝九晚五的穩定,更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在發改局實習的于梓琦如此感慨。參與文物普查的孟睿洋則發現考古工作既需要坐得冷板凳的定力,也要有走遍千山萬水的毅力。這些真切的職業體悟,正在重塑隊員們的就業觀念和人生規劃。
實踐隊充分發揮人文社科專業優勢,通過精準問卷洞察大學生認知盲區,運用互聯網社交平臺、實習日記連載、職業規劃報告等方式構建雙向賦能橋梁,深化宣傳青鳥計劃實習平臺,推動大學生與政府實踐崗位高效對接。實踐隊在實現自我成長同時,同樣為廣大青年厘清職業方向提供切實參考,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從校園到職場的雙向跨越,展現了新時代山大學子躬身實踐、服務齊魯的青春擔當。
兩個月的實踐雖已畫上句號,但實踐隊成員們“知行合一”的追求永無止境。隊員們將帶著基層實踐的深厚積淀與深刻思考重返校園,以更飽滿的熱情投身專業學習,以更清晰的規劃展望未來征程。未來,“青鳥知行,職途探航”實踐隊將繼續秉承“學無止境,氣有浩然”的校訓,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