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首先去往青叢農業陽光玫瑰葡萄園,葡萄園的負責人鄒建明熱情接待。跟隨鄒建明的步伐,實踐團很快領略到了一副綠意盎然的蓬勃景象。只見每個支架上都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碩大葡萄,隱約間還有一縷玫瑰花香。“我們所用的肥料都是以口感為前提,雖然產量較少,但是每顆葡萄都皮薄肉大,還有玫瑰香氣”,鄒建明自豪地說。
實踐團與鄒建明在觀察葡萄范浩攝
想要結出這樣的果實并不容易,鄒建明表示種植業目前形勢嚴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卻收效甚微,還要受到天氣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五年才回本”,“暴雨差點壓垮大棚”,“用馬云的話說‘今年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無不在表示農業行業的艱辛。即使這樣,鄒建明依舊腳踏實地,看書學習,一句“只有踩過坑,才能吸取經驗”道出無數農人不怕吃苦,自立自強的精神,為新農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實踐團與鄒建明在討論農業范浩攝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與之相同的夏季時令水果——桃子指引著實踐團來到下一處地點,興達生態農莊,莊主熊志敏熱情地與團隊分享桃子,口感清脆,香甜可口。在莊園的旁邊有一大片桃林,實踐團由小道深入,樹上雖落了鮮艷紅似火的桃花,但有了更讓人欣喜的累累碩果。在一處樹枝縫隙中,一池蓮花為這片桃林添加幾分趣味,也映照著炎炎夏日。
實踐團在觀察農莊附近的蔬果范浩攝
從熊志敏的視角來看,這無疑是一場危機。據熊志敏說,他的莊園采用休閑采摘模式,意為游客可以在莊園閑游同時自由采摘水果,通過門票和部分果蔬收費實現盈利,但是由于暑期炎熱,客流量降低直至10月下旬,減少了桃子等水果的銷售通路,收入也隨之下降。
熊志敏向實踐團講述農莊近期情況范浩攝
投政問路
探尋農業出路,不僅在于農人,更在于政治。為此,實踐團來到了廟嶺鎮人民政府,由廟嶺鎮黨委書記羅耀攜一眾領導與團隊召開座談會,并由實踐團提問智慧農業的發展前景展開一系列對話。領導們指出,農業相比于其他業發展較為艱難。其一,土地資源缺乏。因地制宜,適宜農用的土地較少,并且農民對地的珍視使政府借用造成困難。其二,農業收成較低。表現為農產品本身價值較低,其附加產品開發較少,與投入不成正比。其三,農民積極性不高。由于農業成本大,收入低,很有虧損的風險,越來越少的人從農,越來越多的農民轉為工資更高的工人。
“作為行政單位,我們對智慧農業的看法與學生不同。學生所了解的是計算機、大數據等技術層面,而我們更關注的是它對整個農產業體系的影響”,“目前農業發展較弱,智慧農業做為新時代背景下催生出的新型專業,利用機器作業,不僅節省人力,極大提高了農產業鏈各環節的效率,還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農產業成本,勢必會成為其前進的一大助力”,羅耀指出。
實踐團與廟嶺鎮眾領導在開座談會范浩攝
此次實踐反映了中國農業存在的部分問題,也警醒了廣大農學子。團隊其中一員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智農2304范浩同學感慨道:“本次實踐中我學習到了很多,任何問題都要從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不能片面性,農學亦是如此。比如農莊,不僅有技術問題,還有銷售問題。此外,還需有腳踏實地,活到老,學到老的可貴精神。”
據悉,憑著校地合作、互惠互利的理念,該實踐團后續還會邀請校老師同去各實踐地提供專業指導,幫助每個農人解決難題,助力基層“三農”發展。同時,實踐地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為中國培養新一代農人。
文字|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赴湖北省暑期社會實踐團 尹祥鑄
圖片|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赴湖北省暑期社會實踐團 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