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河流衛士”社會實踐隊:知行合一護碧水 校社聯動育青禾
為守護河流生態、傳播環保理念,廣西師范大學“河流衛士”實踐團隊兵分多路,深入江蘇、桂林、湖北等地社區與校園,通過課堂教學、社區調研、問卷反饋等多種形式,構建實踐閉環,讓環保知識從校園輻射家庭、社會。
環保課堂啟認知,問卷摸底探學情
2025年8月初,“河流衛士”團隊成員王旭岑前往江蘇開展環保科普實踐。本次行動通過開設環保主題課堂、開展實證調研等方式,深入了解青少年群體環境知識認知基礎,推動環保意識早期培育。課堂上,團隊將河流生態知識融入互動環節,借助動態課件系統展示流域生態結構,引導學生在參與中理解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為進一步把握學情,團隊設計了環保知識問卷,圍繞“水資源現狀認知”“節水行為實踐”等維度展開調查。問卷結果表明,參與青少年對本土水環境及生態系統的整體認識存在提升空間,但對體驗式、互動型環保實踐表現出強烈興趣。該結果不僅為后續課程優化提供了依據,也成為環境教育精準施策的“第一塊基石”。
社區調研尋問題,多方交流謀對策
2025年8月中旬,廣西師范大學“河流衛士”團隊成員宋小端、韋雨辰走進桂林市漓江社區,廖欣涌奔赴老河口市濱江社區,開展專題訪談調研,關注社區青少年活動現狀、環保知識普及程度等,圍繞“社區環保活動參與度”“青少年環保宣傳難點”等交流。
社區工作人員反饋一系列問題,社區老齡化突出,青少年參與度不足,河流清潔等環保活動難吸引青少年。社區仍存在缺校內資源、幼兒園兒童配合度低等問題。“我們希望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和社區建立聯動機制。”團隊成員主動提出合作構想,利用高校設計趣味活動,開展環保課堂,借助青少年的力量影響家庭關注環保,為社區環保及護河行動助力,讓青春力量服務基層,守護河流生態。
經驗復用促傳播,閉環實踐筑生態
“河流衛士”團隊結合前期“趣味課堂”和“社區調研”,梳理成果與問題,形成“調研—行動—反饋—再行動”的完整流程,讓環保實踐從零散變系統。針對課堂問卷結果,團隊明確要在后續活動里補充本地河流生態特點、水資源現狀等知識,同時增加可動手的環保環節。針對社區問題,團隊計劃沿用趣味活動形式,高校聯合社區開展環保課,團隊還打算鼓勵青少年帶動父母一起參與,破解社區老齡化帶來的環保活動冷清難題。
為落實這些思路,“河流衛士”團隊成員王旭岑再次走進江陰—靖江工業園區,并在此次實踐中特意開設污水凈化實驗。孩子們親手操作,直觀明白環保原理。活動后,孩子們掌握環保技能后主動向家人分享,推動環保知識實現“個人—家庭—社區—社會”的逐步傳播。“河流衛士”團隊以“調研—行動—反饋—再行動”閉環,讓環保知識在青少年群體中扎根,推動生態保護理念從校園走向社會,以青春實踐為守護河流生態注入持續動力,書寫校社協同護綠的生動篇章。
從趣味課堂啟蒙認知,到社區調研破解難題,再到閉環實踐深化落地,“河流衛士”團隊以校社聯動為紐帶,用“知行合一”的實踐行動,讓環保理念從校園走向社會、從認知轉化為行動。這場跨越江蘇、桂林多地的護水實踐,不僅為青少年播下生態守護的種子,更探索出高校服務基層環保的可持續路徑,為守護碧水清流注入了長久的青春動能。
文/廖欣涌 陳欣淇 丘彩靈
圖/王旭岑 宋小端 韋雨辰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