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華南師范大學嶺南青年之家實踐隊應茂名信宜市鎮隆鎮俊昌村黨支部副書記梁慶森之邀,跨越城鄉界限,走進著名的“沉香之鄉”,開展了一場以“新媒體賦能+公益直播”為主題的青春助農行動。這群大學生以技術為橋、以青春為火,為嶺南鄉土產業注入了嶄新的數字動能。
數字技術進村入戶:
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媒體技能培訓在俊昌村村委會展開。面對村民對短視頻拍攝與直播操作的生疏,隊員們摒棄傳統教學,采用“場景化教學+沉浸式實操”——從手機拍攝構圖,到用光影凸顯沉香紋理;從剪輯邏輯,到用鄉土語言講述產品故事。隊員們耐心演示字幕添加、轉場特效與背景音樂搭配,讓村民從“不敢拍”變為“主動拍”,從“不會剪”到“靈活用”。這場培訓不僅傳授技能,更悄然播下了鄉村振興中最關鍵的種子:自主傳播的能力。

圖為實踐隊隊員為當地村名進行新媒體培訓
直播間里的“沉香盛宴”:
培訓結束后,實踐隊迅速搭建起一個充滿嶺南風情的臨時直播間。學生主播與梁慶森副書記組成“青年專家+本土書記”的跨界組合,聯手推介俊昌沉香。青年學生生動講述沉香的歷史與現狀,梁副書記則以采香世家的身份,深入解讀種植、結香、采挖的工藝,并現場演示“觀色、觸質、聞香”的鑒別方法。 直播中,一塊塊“水中沉”“土中沉”仿佛被賦予生命,香氣似乎透過屏幕,氤氳在數萬觀眾的想象中。 兩個多小時的直播成效顯著:最高同時在線2323人,累計觀看7.1萬次,收獲點贊4.1萬,彈幕中不斷刷屏“求鏈接”“想去村里看看”。原本深藏鄉野的沉香,首次借助互聯網香飄萬里。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俊昌村梁慶森書記直播

圖為單場沉香直播數據
從“公益助農”到“可持續賦能”:
這場行動不僅是高校社會實踐的典范,更是青年與鄉村的“雙向賦能”。大學生將課堂所學轉化為振興實踐,在鄉土中讀懂中國;村民則借助新技術擁抱數字時代,逐步掌握市場主動權。 它驗證了“新媒體+特色產業”模式在鄉村振興中的可行性與爆發力,也為“高校—鄉村”協作機制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范本。

圖為直播結束后與實踐隊隊員與梁書記和當地村民合影
展望未來,俊昌村可進一步依托新媒體推動沉香產業向品牌化、標準化升級,打造“信宜沉香”地域標識。而更多青年也應如此走進田野,用專業知識助力農業升級、農村進步——只有當青春力量與鄉土資源真正相遇,鄉村振興的藍圖才能在這場“雙向奔赴”中加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