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7日,成都外國語學院篤行推普團隊一行14人前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田壩鎮煖帶密村,開展為期8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推普賦能鄉村,健康守護民生”為主題,通過普通話推廣課程、健康知識宣傳、文化走訪調研等形式,深入基層踐行青年使命。(通訊員 徐喆姝)
▲圖為成都外國語學院篤行推普團隊成員合影。吳俞霖 供圖
初至彝鄉,開啟征程
7月10日上午,篤行推普團隊成員帶著提前籌備的教材、健康手冊和文化調研問卷登車出發,于當日下午2點抵達煖帶密村黨群服務中心。村黨組織副書記木乃約哈與駐村第一書記趙明強早已在門口等候,熱情地迎接隊員們。
“我們煖帶密村有彝族、漢族、藏族等多個民族,共423戶1768人。”木乃約哈書記指著墻上的村落分布圖介紹,“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以老人和孩子為主,平時交流多用彝語,孩子們上學后才慢慢接觸普通話。”趙明強書記補充道:“這幾年村里搞起了核桃種植和生態養殖,經濟發展正探索新路徑,但語言溝通是個大難題,你們來推普真是及時雨。”隨后,隊員在村干部幫助下安排好食宿,為活動做準備。
▲圖為篤行推普團隊赴煖帶密村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徐喆姝 供圖
推普課堂,點亮希望
7月11日上午9點,篤行推普團隊在甘洛縣煖帶密村開展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第一駐村書記趙明強出席儀式并講話,宣布三下鄉實踐活動正式開始。
啟動儀式結束后,志愿者們與當地孩子們舉行了見面會。為了消除孩子們的陌生感,志愿者們精心設計了互動性強的自我介紹環節,通過生動活潑的昵稱和才藝展示,很快就贏得了孩子們的笑聲和掌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也紛紛上前介紹自己,有的害羞地說了名字就坐下,有的則興奮地分享著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這一環節,志愿者們不僅了解了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還發現了不少孩子在藝術、運動等方面的特長。
▲圖為在普通話推廣課堂中積極回答問題得到獎勵的小朋友。吳俞霖 供圖
健康宣傳,守護鄉村
7月15日,團隊開展健康宣傳,隊員身著統一馬甲,通過問卷及交流收集村民健康狀況信息,并依不同情況進行科普。針對患慢性病的老人講解疾病管控要點,對年輕人則著重強調合理飲食、戒煙限酒等健康習慣。
活動中隊員發放健康手冊,內容涵蓋疾病防治與急救知識等。一位老奶奶拉著隊員的手表示:“你們講的這些知識太有用了,以前我們都不太懂,以后一定會多注意的。” 同時,隊員還在村內張貼健康宣傳海報,擴大宣傳覆蓋范圍。
▲圖為隊員們走訪當地村民家中進行健康知識宣傳。陳清霞 供圖
當天上午,隊員們還在村公告欄、小學門口、居民家附近等多處張貼了健康海報,內容涵蓋“夏季防中暑”“傷口處理步驟”等。村干部說:“這些海報用的是簡單的話,還有圖片,老人小孩都能看懂,比我們光說管用多了。“
▲圖為隊員們在村內粘貼健康宣傳海報。徐喆姝 供圖
走訪調研,探尋文化
實踐期間,在木乃約哈書記的帶領下,團隊走訪了村里的文化地標。在始建于清代的土司衙門舊址,村史講解員指著斑駁的木門說:“這扇門有200多年了,以前土司就在這里辦公,處理村里的事。你們看門楣上的花紋,是彝族的‘太陽紋’,代表著光明。”隊員們認真記錄,不時提問:“那時候彝漢群眾怎么交流呢?”阿侯拉則笑著說:“靠‘通司’(翻譯)呀,就像你們現在教大家說普通話,語言通了,啥都好辦。”
▲圖為隊員們在甘洛縣彝學學會了解當地文化特色。陳天賜 供圖
在村集體養殖場,負責人帶著隊員參觀標準化雞舍。“這些雞是改良品種,成活率高,每天吃的飼料都是科學配比的。”他指著自動喂料機說:“以前靠天吃飯,現在學了新技術,一年能多掙七八萬,還帶動5戶村民加入。”隊員問:“銷路怎么樣?”負責人說:“主要靠線下批發,要是能學好普通話,開個直播賣貨,肯定能賣得更遠。”
▲圖為隊員們在村領導的帶領下參觀養殖場。陳天賜 供圖
7月16日恰逢當地火把節,夜幕降臨時,村廣場點燃了巨大的篝火。彝族同胞身著黑色察爾瓦(披風),頭戴英雄結,拉著隊員們跳起達體舞。“左腳抬,右腳踏,跟著節奏不要怕!”一位年輕彝族姑娘告訴隊員,“我們達體舞是大家一起跳,就像你們推廣普通話一樣,都是為了讓大家更親近。”
活動收尾,圓滿返程
7月17日,篤行推普團隊“三下鄉”活動結束。回顧一周實踐,“這幾天雖然累,但看到孩子們敢開口說普通話,村民們認真記健康知識,覺得特別值。”隊員們說。車窗里,隊員們揮動著手,煖帶密村的炊煙和遠處的涼山漸漸遠去,而那些關于語言、健康與文化的故事,正在這片土地上慢慢生長。
編輯 | 徐喆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