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鏡小隊”三人,隊長朱柯奇,通訊員何梅煊,后勤員蔡志宇,在2025年8月19日,為調研啟東市北新鎮建新村學生初升高學業狀況,對相關學生進行課業輔導與心理疏通。
今年暑假,南京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三棱鏡小隊的同學們奔赴鄉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支由數學專業學子組成的團隊,用他們的專業知識與熱情為農村孩子帶來了學業上的指導與心理上的支持,成為照亮孩子們初升高之路的一束溫暖光芒。
8月,當大多數學生正焦慮于升學考試時,三人進小隊的成員們卻忙碌的準備著下鄉的各項事宜。隊長朱柯奇道出了團隊的初衷:“我們了解到農村孩子在初升高這個關鍵階段常常面臨學業與心理上的雙重壓力,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學校資源又相對有限,作為大學生,我們希望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他們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幫助”
團隊取名“三棱鏡”,寓意通過數學的理性之光折射出多彩的幫扶方式。隊員們精心準備了數學物理英語等主要科目的輔導材料還特地學習了青少年心理輔導知識為這次下鄉做足了功課。
抵達目的地后,隊員們很快投入工作,每天早晨8點,村里的活動室就坐滿了前來聽課的學生。隊員們發現這些即將升入高中的孩子們基礎薄弱,尤其是在數學和英語方面存在不少困難。
圖為小隊成員何梅煊陪伴孩子完成暑假作業 何梅煊供圖
“函數的概念并不抽象,它就像一臺榨汁機,你放入橘子它就出來橘子汁……”隊友何梅煊用生動的比喻解釋著數學概念,讓孩子們豁然開朗。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隊員們還制定了個性化輔導方案,一對一地解決學習難題。
除了課業輔導,心理疏導也是這次活動的重要內容。隊員們發現許多農村孩子面對升學壓力普遍存在焦慮和自信心不足的問題。為此他們專門組織了心理團輔活動,通過游戲互動、小組討論等方式幫孩子們緩解壓力,建立信心。
“我原來總覺得高中課程特別難,自己肯定跟不上。”剛畢業的學生小薛(化名)說,“但哥哥們告訴我,只要方法得當,一步一步來我也能學好,這讓我對高中生活不再害怕了。”
在輔導過程中,隊員們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紐帶,也見證了許多溫暖與成長的故事。
隊友蔡志宇回憶起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個男孩,“小浩(化名)性格內向,數學基礎很差,一開始總是低著頭不敢提問,我們耐心的鼓勵他從最基礎的知識點開始補起。漸漸的他不僅敢主動提問,還會在課上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最后一天他悄悄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謝謝哥哥,我第一次覺得數學這么有趣',”
圖為小隊成員蔡志宇輔導孩子課業 蔡志宇供圖
對于大學生們來說,這次經歷同樣是寶貴的成長。隊長朱柯奇表示:“第一次站在老師的角度看問題,才真正了解了什么叫做因材施教,我們需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找到最適合每個孩子的輔導方式,這個過程讓我學會了耐心和責任。”
圖為小隊成員朱柯奇輔導孩子化學 朱柯奇供圖
在實踐中,隊員們也深刻認識到鄉村教育面臨的挑戰:教育資源不足、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們視野受限等問題依然存在。
“短期輔導只能解決一時之需,鄉村教育需要的是長期關注和支持。”指導老師楊老師表示,“我們希望這次活動不僅能幫助孩子們順利過渡到高中階段,更能引起社會對鄉村教育更多的關注。”
為此,三人進小隊計劃與當地學校建立長期聯系,通過線上輔導等方式持續提供幫助。他們還整理了一套適合農村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心理調試技巧手冊,留給當地的老師和家長。
為期一周的實踐活動很快結束,但它的影響卻遠未終結。對于農村孩子們來說,大學生們的到來不僅帶來了知識,更打開了通往更廣闊世界的一扇窗。對于三人進小隊的成員們來說,這次經歷讓他們將課堂所學應用于實踐,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和價值。
南京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的三棱鏡小隊用行動證明,大學生社會實踐不僅是服務社會的平臺,更是成長與學習的課堂。他們像三棱鏡一樣,通過自己的專業和熱情折射出照亮鄉村孩子未來的多彩光芒,在實踐中書寫了青春的價值與擔當。
這份光,雖源自短暫的暑期實踐,卻可能照亮孩子們漫長的人生道路;這份熱,雖起于年輕的胸膛,卻溫暖了鄉村的課堂。三棱鏡小隊的故事提醒我們:教育公平的路上,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那束不可或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