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水利樞紐智慧安全運維發(fā)展路徑、感受水利工程數智化變革,河海大學“數智驅動的水利樞紐智慧安全運維”實踐團于2025年7月開展了為期十余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實地調研了葛洲壩、江都水利樞紐等重大工程,并赴寶應縣水利局深入基層調研,與多位一線優(yōu)秀校友及行業(yè)專家深度訪談,收獲豐碩。
一、溯江源訪樞紐,感悟工程偉力與數智賦能
探訪江都樞紐: 首站抵達揚州江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成員們通過參觀閘管所、源頭公園及聽取講解,系統(tǒng)了解了樞紐在抽江北送、防洪排澇、航運保障、生態(tài)改善等方面的巨大綜合效益及其在國家水資源調配中的核心地位,深化了對水利工程服務國計民生意義的認識。

深入葛洲壩: 作為實踐重點,團隊赴宜昌探訪“萬里長江第一壩”。
歷史回望: 在工程展覽館,通過史料、模型與影像,回顧了葛洲壩從規(guī)劃建設到高效運營的歷程,認識其在防洪、發(fā)電、航運及作為三峽工程“練兵場”的歷史地位。

實地震撼: 親臨壩區(qū),成員們?yōu)槠浒蹴鐨鈩菟鸷,目睹船閘有序運轉、發(fā)電廠房轟鳴,感受“高峽出平湖”的壯景,體會數智化技術與水利工程的結合。

親歷船閘: 乘船體驗船閘運行,近距離觀察船只如何安全高效通過近30米水位落差,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直觀認知。

觸摸“功臣”: 最具特色環(huán)節(jié)是參觀電廠設備陳列區(qū)。在河海校友、機械水工維修部主任文宇(2006屆)的生動講解下,近距離觀察退役的核心部件(如水輪機轉輪葉片、導葉、傳感器)。文宇結合實物,講述了部件當年的關鍵作用、承受負荷、故障案例及退役原因,并介紹了設備維護從依賴人工經驗到廣泛應用智能監(jiān)測、預測性維護等數智技術的升級歷程。觸摸這些“歷史傷疤”,成員們對設備運行機理、磨損老化規(guī)律、安全運維重要性及技術進步驅動力有了深刻理解。
二、對話一線校友,汲取專業(yè)智慧與成長經驗
葛洲壩電廠校友座談:
文宇(2006屆,機械水工維修部主任,高工): 結合參觀的報廢部件案例,闡釋了數智化技術在設備狀態(tài)評估、壽命預測、精準維修決策中的關鍵應用,分享了近二十年技術攻堅經驗及專利、標準制定心得。寄語學弟學妹:“讓圖紙上的線條經得起計算書的推敲,讓每一處結構對得起腳下的土地和身后的人。”
周飛虎(2009屆,機械水工維修部專業(yè)師,高工): 介紹如何運用數智化手段解決水輪機組檢修與機械維護中的復雜難題,展示了扎實的專業(yè)功底與創(chuàng)新精神(29項專利、核心論文)。
都旭煌(2020屆碩,長江電力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研究員): 分享大壩安全監(jiān)測、智能運維及地質災害防控前沿方向,介紹無人機巡檢、光纖傳感、數字孿生、AI識別等技術在三峽、葛洲壩等工程監(jiān)測中的應用成效與未來突破(如AI預測模型、邊緣計算)。
文震宇(2022屆碩,水工及監(jiān)測分部技術助理): 作為青年骨干,分享參與引張線、揚壓力監(jiān)測設備改造等8項具體項目的經歷,介紹如何運用新技術提升傳統(tǒng)大壩安全監(jiān)測精度效率,其成長經歷使我們感到深深的觸動。

寶應縣水利局校友交流:
楊淑(2017屆碩,農村水利科科員): 分享運用無人機巡查、水利BIM建模、數字平臺等數智化技術服務基層農村水利的實踐案例,強調技術需緊密結合群眾需求。
胡勇剛(2010級,魯垛水務站站長): 探討數智化技術在平衡工程實務與生態(tài)保護中的應用,鼓勵將理論學習與基層實踐結合。
張恒(2013級,辦公室主任): 介紹寶應縣在水利信息化、水生態(tài)修復中的數智化應用,分享從校園到基層的成長歷程,展現基層水利數智賦能的實際價值。校友們一致認為基層是貼近群眾、發(fā)揮專業(yè)價值的重要舞臺。

三、聆聽專家洞見,把握行業(yè)前沿與發(fā)展趨勢
鄒曉勇(中鐵水利水電規(guī)劃設計集團工程總承包事業(yè)部副主任,高工): 線上訪談中指出未來5-10年水利安全監(jiān)測三大關鍵技術:高精度信息采集(保安全)、智能數據融合分析(AI精準預測)、數字孿生(支撐“四預”)。分析智慧工地BIM協同與物聯網監(jiān)控的進展與推廣難點(技術標準、管理能力、軟件兼容性、資金),建議學生結合規(guī)劃參與實踐,學好理論并掌握工程工具。

周理想(廣州華水生態(tài)科技總經理,高工): 線上訪談分享外觀監(jiān)測(單北斗GSS精度至2毫米級)和白蟻防治(主動引誘滅殺產品)兩大技術突破方向,剖析智慧工地推廣中BIM正向設計受阻(標準化低、要求高、費用不明)及物聯網系統(tǒng)兼容性問題。強烈建議學生重視跨學科知識,學習編程(如CAD二次開發(fā)、Python),積極參與項目、競賽和基層實習。
四、實踐收獲與青春誓言
此次實踐行程充實。從葛洲壩的歷史回眸、壩頂壯景、親歷船閘到觸摸退役部件、聆聽文宇學長深入講解技術變遷,再到與電廠校友深入座談,成員們全方位感知了“萬里長江第一壩”的工程偉力與數智化運維實踐,深刻感悟到葛洲壩建設者和守護者“攻堅克難、精益求精”精神的傳承。
在江都樞紐,通過參觀展覽館、考察核心設施、聽取專家講解國家水資源戰(zhàn)略,成員們系統(tǒng)了解了“江淮明珠”的工程布局與功能,加深了對國家水資源戰(zhàn)略工程重大意義與宏偉布局的理解,切身感受其在區(qū)域供水安全、防洪排澇、優(yōu)化水資源配置中的關鍵作用。
與設計研發(fā)、電廠運維、工程管理、基層服務等不同崗位的杰出校友及行業(yè)專家的交流,多維度展現了水利行業(yè)數智化驅動的蓬勃現狀、挑戰(zhàn)與廣闊前景。校友們扎根一線、攻堅克難(如文宇結合實物的生動分享)、無私奉獻的奮斗故事,專家們高屋建瓴的專業(yè)見解,以及他們對水利事業(yè)的深厚情懷與“守護江河安瀾”的責任擔當,深深感染了每位成員,堅定了理想信念。
值此河海大學喜迎百十華誕之際, 實踐團成員深受鼓舞,決心以此為新起點,銘記踐行“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河海校訓精神,自覺傳承以葛洲壩建設者為代表的一代代河海人艱苦奮斗、精益求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站在新征程上, 他們立志以校慶為動力,深耕專業(yè)知識,關注行業(yè)創(chuàng)新,提升綜合素質特別是跨學科與實踐能力,矢志將青春智慧融入國家水利事業(yè)發(fā)展洪流,為推進智慧安全運維、守護江河安瀾、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獻禮母校百十華誕,續(xù)寫河海榮光!
文字來源:吳昌東
日期:202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