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隊員們懷著崇敬之心踏入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館內,銹跡斑斑的步槍、泛黃的電報手稿,無聲訴說著80余年前紅軍將士突破封鎖線的壯烈。隊員們還直擊了館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的直播講解,了解到紀念館也在尋求數字化途徑破圈。
圖為調研團隊隊員直擊館內直播現場。謝籽薈 攝
此外,由本地中小學生擔任的“紅領巾講解員”也給隊員們留下深刻印象,孩子們用稚嫩卻真摯的語言,向參觀者介紹展品背后的革命故事,這種“同齡人影響同齡人”的傳播方式,吸引了不少青少年駐足聆聽。
圖為調研團隊隊員與紅領巾講解員采訪交談。李林棲 攝
據介紹,紀念館雖已通過直播、紅領巾講解等形式拓展傳播路徑,但仍存在優化空間。例如:直播內容多為展廳漫游,互動設計較少;紅領巾講解員的故事素材較為固定,缺乏個性化表達。針對這些“失語”痛點,紅途尋徑調研團隊結合數字化傳播經驗建議,可豐富直播形式,增加“文物背后的秘密”等主題化內容,設置線上問答、虛擬合影等互動環節;為紅領巾講解員搭建故事共創平臺,鼓勵他們結合史料進行個性化創作,同時通過短視頻平臺擴大其講述的影響力。
圖為調研團隊隊員在紅軍長征湘江紀念館合影留念。謝籽薈 攝
“破解‘失語’,關鍵是讓紅色文化接上數字時代的‘地氣’。”此次調研為后續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紅途尋徑”調研團隊將整合實地素材,深化對現有傳播方式的優化建議,助力湘江戰役的革命精神突破傳播壁壘,在數字浪潮中真正“活”起來、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