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云霧茶香黃桃金韻助農”實踐服務團在老師指導下,前往湖州市吳興區妙山村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對妙山村禪茶、黃桃等產業以及生態旅游進行深度調研,提出具有參考性與可行性的建議,為鄉村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為深入貫徹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政策,鼓勵鄉村依托本地資源稟賦,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產品和農旅融合產業。近日,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赴湖州“云霧茶香黃桃金韻助農”實踐服務團在宋夏云、黃政等老師指導下來到湖州妙山村,聚焦禪茶,黃桃等特色產業,圍繞農產品多元發展,探索妙山村發展道路,并為妙山村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妙山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地處西塞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核心區域。當地“七山二田一分水”的地理格局,為農業發展提供了獨特條件。其具有豐富的山地資源。盛產毛竹、茶葉、板栗等經濟作物。茶葉種植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水域資源也很豐富。
實踐團在黃政老師帶領下,赴湖州妙山村調研,以“古道文旅 + 茶產業振興”為主線。團隊沿陸羽古道考察文化節點與文旅業態,體驗禪茶文化,調研松巢咖啡館、徒步補給站等經營情況,還深入千畝茶園了解 “霞幕山” 品牌建設。針對文旅開發碎片化、茶產業附加值低等問題,提出 “茶旅融合” 路線、研學產品開發、提升包裝設計等建議,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圖為陸羽古道旁的茶園(林方涵拍攝)
實踐團在黃政老師帶領下走進妙山村,聚焦黃桃產業與 “西塞牧歌” 項目。成員體驗黃桃采摘、參與售賣,向汪書記學習 “辨桃三訣”,了解黃桃產業從 5 畝試驗田到 50 畝果園的蛻變及帶動村民增收情況,還與村干部、項目負責人交流,知曉村莊榮譽與項目規劃。團隊將結合專業為產業發展建言,助力鄉村振興。
圖為實踐團采摘黃桃時的景象(施記者拍攝)
實踐團在黃政老師帶領下再赴妙山村。上午參觀妙境禪茶博物館,了解禪茶歷史與《茶經》相關知識;午后深入茶田與農戶家,通過問卷和訪談,知曉 “西塞牧歌” 項目獲認可及村子經濟發展情況,也發現停車難、淡旺季運營難等瓶頸,記錄了村民多方面建議。團隊后續將梳理成果,為鄉村發展出謀劃策。
圖為實踐團采訪劉長林村書記(陳卓拍攝)
實踐團通過這次實踐提升了對于農作物的能力和認知,通過參與茶葉采摘、竹筍加工、生態養殖等實踐,掌握現代農業技術與管理模式;提高問題解決能力,調研農產品供應鏈痛點(如物流成本高、品牌辨識度低),提出電商運營、包裝設計等解決方案;提升文化認同感。挖掘“禪茶文化”“農耕習俗”與農產品的關聯,增強對鄉土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意識。
三天的實踐時間里,實踐團深入黃桃種植基地開展黃桃采摘與助農銷售,與農戶交流了解黃桃產業現狀并提出IP打造、數字營銷等具體措施;通過重走陸羽古道、參觀禪茶博物館以及與村干部和周邊經營主體的交流,實踐團提出了“古道+茶文化+休閑生態”的文旅融合路徑,建議整合周邊資源,開發沉浸式茶文化研學路徑,助力禪茶文化推廣;為解決“西塞牧歌”旅游淡季難題,實踐團基于與西塞牧歌負責人的深入交流以及實地考察上,提出開發季節性項目、會員制度、特色體驗等方案,為西塞牧歌項目長久運營提供重要參考。
圖為實踐團與劉村書記的合照(谷干事拍攝)
72小時,3.4萬步,7名受訪者,22份問卷……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對妙山村禪茶、黃桃等產業以及生態旅游進行深度調研,提出具有參考性與可行性的建議,為鄉村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林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