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返鄉人才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進一步尋求可推廣至西北地區的經驗,7月20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赴福建省壽寧縣調研團深入下黨鄉,圍繞“新農人回村工程”開展專題調研。
晨霧漫過鸞峰橋的拱脊,碧水淌過錯落的石階,古村在層巒疊翠間緩緩蘇醒。調研團走進蘭香四溢的下黨畫苑,與“新農人”代表吳祥芳進行了深度對話,聆聽她將藝術夢想深植鄉土的故事,并深入了解了“新農人”回村工程在當地的實際成效。
吳祥芳分享了她曲折的藝術歷程:年少懷揣繪畫夢想卻因家庭反對一度擱置,后拜入知名油畫家黃文清門下潛心學畫,并在福州、深圳等地成功創業。

圖1下黨畫苑:實踐團成員與“新農人”吳祥芳訪談(謝潤攝)
吳祥芳與下黨的故事相遇在2020年5月。彼時,吳祥芳到下黨采風創作,當地“青山如黛、碧水長流”的生態深深吸引了她,恰逢下黨鄉黨委大力實施人才引進政策助力鄉村振興。“領導很尊重人才,從各方面支持人才返鄉創業,下黨民風也很淳樸熱情,我很喜歡這里的氛圍。”吳祥芳說。在雙重感召下,她毅然攜團隊返鄉,成為下黨“新農人”,決心以“繪畫+民宿”的文旅融合新模式,為下黨的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廢棄的古宅得以修繕煥新。返鄉后,吳祥芳與團隊因地制宜,打造了獨具匠心的“畫苑民宿”——“蘭庭拾光”:紅鯉悠游池中,綠植搖曳風里,就地取材的舊木材、溪邊石也被油彩賦予新生,裝點角落。她牽頭創建的下黨畫苑,將油畫藝術與古宅風韻、自然生態有機融合,將藝術扎根鄉土;在這里,古村落的肌理與藝術創作的活力交融,成為下黨鄉“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生動注腳。


圖2“蘭庭拾光民宿”:古宅新生,藝術扎根(陳軻攝)
持一支畫筆走出大山,捧一顆真心回歸鄉土。調研團隊還了解到吳祥芳長期投身公益,在山鄉散播藝術的火種。在福州創業時,每逢周末她便自貼路費,輾轉于長樂與雙坑村間,為雙坑村兒童開設公益繪畫課;如今,在下黨畫苑,她仍時常利用閑暇時刻免費教導孩子們畫畫,以美育浸潤心靈,點亮山鄉兒童的藝術夢想。對于未來,她計劃籌辦暑期繪畫夏令營,以藝術體驗串聯下黨文旅資源,吸引更多人走進這片大好河山。
一支畫筆,層層疊染,繪出鄉村振興新卷;一方古宅,匠心獨具,承載文旅融合新韻。吳祥芳的畫筆聚焦下黨的山水古韻,也記錄古村新顏;描繪人民的笑容滿面,亦勾勒產業的欣欣向榮……她巧妙地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底色與“奮進振興”的人文亮色交融貫通,打造獨具匠心的文旅體驗。這不僅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慕名而來,更將下黨的“生態美”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文旅熱”——下黨畫苑成為網紅打卡地,有效帶動了鄉村旅游升溫,實現了從“藝術創作”到“文旅引流”的價值閉環,有力助推鄉村振興。談及未來發展,吳祥芳告訴調研團,當地文創產業潛力巨大,下一步她將積極探索特色文創產品,持續為當地的文旅產業注入創新活力。
圖3實踐隊與吳祥芳調研交流合影(譚秋燕攝)
通過本次探訪,調研團隊深切體會到:“新農人回村工程”是一場鄉村與人才的“雙向奔赴”——“新農人”帶著知識、技術和視野回歸鄉野,有效盤活了沉睡的資源,引領產業升級,加速匯聚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向鄉村,帶領鄉鄰走上致富之路,共同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振興新圖景。未來,期待更多像吳祥芳一樣的“新農人”扎根下黨,成為鄉村振興畫卷的執筆人,以專業技能賦能鄉村發展,共同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