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豐鑫紫成”實踐團隊于2025年7月15日,深入廣西灌陽縣,開展了紫蘇產業調研實踐活動。團隊通過田野調查,科技賦能,探索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調研發現,傳統種植模式效率低下,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不高,制約了紫蘇產業的發展。團隊提出解決方案,推廣“紫承1號”優質種苗,應用綠色技術,建立標準化種植規程,提升畝均效益。同時,協助企業開發精深加工產品,打造“灌陽紫蘇”區域公共品牌,通過新媒體推廣,提升品牌知名度。

圖為紫蘇種子晾曬的場景,種子晾曬是種植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

圖片為紫蘇種植基地的標識牌,在紫蘇種植和推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些舉措顯著提升了產業效益,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緩解了人才短缺問題,減少了農業污染,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葛洞村村民表示,大學生帶來的新技術和新思路,讓他們看到了農業發展的新希望。
實踐活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將課堂知識與農村需求相結合,服務農村發展,踐行青春使命。鄉村振興需要立足當地特色資源,通過科技創新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注重本土人才培養,形成內生發展動力。灌陽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評價,這些年輕人帶來了發展理念的革新,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經驗。
通過這次實踐,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的學子們為灌陽縣的紫蘇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為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未來,隨著更多高校和青年學子的參與,鄉村振興的道路將越走越寬廣。
撰文: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袁姚敏
供圖: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葉霆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