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以就業為導向的“三下鄉”社會實踐中,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機械“奇”點星“瑞”廣陵“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走進德壹新能源電池生產車間,近距離感受產業脈搏與職業前景。
。▓D為7月1日,講解員闡述德壹新能源的職業發展。徐蕓 供圖)
展廳里的“新世界”
一腳踏進德壹新能源的展廳,實踐隊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眼睛瞪得溜圓。墻上“讓能源更清潔,讓生活更美好”的標語,搭配著光伏電站的震撼圖片,瞬間點燃了大家的好奇心。講解員姐姐笑著說:“咱們的技術,能讓偏遠鄉村的屋頂變成‘發電站’,老鄉們曬著太陽就能掙錢!”這話讓機械專業的實踐隊心里“咯噔”一下:原來實踐隊們學的知識,能和鄉村振興貼這么近!隊員們圍著展品嘰嘰喳喳,有的摸光伏組件,有的拍視頻記錄,活像一群探秘的“小探險家”。
就業:從“模糊”到“清晰”
“企業招聘看重啥呀?”實踐隊忍不住拋出憋了一路的問題。講解員姐姐停下腳步,認真說:“既要有扎實的技術功底,更得有創新思維和吃苦精神!”這話像一盞燈,照亮了實踐隊心里“就業迷茫”的角落。參觀生產車間時,看著工程師們調試智能設備,聽著他們講“新能源+農業”的應用案例,實踐隊突然明白:新能源行業就像一片廣闊的“就業藍海”,實踐隊們這些“后浪”,只要肯學肯干,就能在這兒找到屬于自己的浪花。
。▓D為7月1日,機械奇點星瑞廣陵隊參觀德壹新能源電池生產車間。徐蕓 供圖)
三下鄉:把知識“種”進鄉村
這次實踐,讓“三下鄉”不再是書本上的概念。實踐隊們發現,德壹新能源的技術,能幫老鄉們解決用電難題、增加收入。隊員們一拍即合:“把這些故事帶回學校,做成科普視頻!”于是,在返程的車上,大家你一言實踐隊一語,策劃著怎么用青春力量,把新能源知識“種”進更多鄉村。有人說做直播講解,有人說設計漫畫手冊,笑聲和討論聲,在車廂里釀成了最甜的“青春酒”。
從展廳里的驚嘆,到對就業方向的明晰,再到投身鄉村科普的熱情,蕪湖德壹新能源之行,讓實踐隊們這群“學生娃”真正懂了:三下鄉是課堂的延伸,就業是青春的方向,而新能源,就是連接兩者的“金色紐帶”。未來,實踐隊們要帶著在這兒收獲的光和熱,奔赴更廣闊的天地,讓青春在實踐中閃閃發光!
。ㄍㄓ崋T:沈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