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服務“鄉村振興”暑期實踐團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景溪村開展為期3日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圍繞“以竹代塑”國家試點背景,以“鄉村空間活化+業態規劃設計”為核心任務,確立了以“研學教育—竹創工坊—竹憩驛站”為支撐的三位一體空間改造方向,探索生態與產業深度融合下的鄉村振興創新路徑。
景溪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之一。這里生態資源豐富,盛產毛竹、蟬花、茶葉等特色農產,擁有良好的林地基礎和傳統工藝技藝。近年來,隨著青年外流與宅基地空置等問題加劇,村莊出現部分建筑閑置、資源利用率低、產業聯動薄弱等現象,迫切需要通過創意路徑激發在地潛力,推動村莊實現可持續發展轉型。
實踐團隊通過實地踏勘、空間測繪、問卷調研、村民訪談等多維調研手段,深入了解村莊生態本底、人文資源與產業結構。在此基礎上,團隊提出以“研學+產銷+休憩”三類功能為引導的空間改造策略:在主屋空間設計“可變式研學課堂”,實現竹文化與生態教育雙重傳播;在庭院與空地打造“竹創工坊”與“共富集市”,賦能村民手作與農特產品銷售;在竹林后院布局“竹林冥想區”與“茶飲閱讀角”,營造療愈慢生活體驗場景。
此外,團隊還設計了“留筠·竹生”項目品牌視覺系統與線上傳播平臺,包括打造獨特的導視系統、品牌LOGO、開發系列文創產品等,助力景溪村打造生態化、系統化、品牌化的鄉村振興樣板。
此次社會實踐不僅為景溪村帶來了具備落地可能的空間提升方案,也為未來“以竹代塑”國家試點建設提供了示范構想。團隊以生態創意回應鄉村訴求,以專業設計服務地方發展,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學子助力鄉村振興的責任與擔當。
未來,景溪村將在生態價值轉化與鄉村共富的道路上持續前行,書寫“以竹代塑”的發展新篇,有望成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生態活化與文化創意融合發展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