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夏至,青春正好。2022年暑期,沁夏號列車再度出發,前往廣東省茂名市鰲頭鎮,聚焦鄉村振興主線,結合村鎮發展需要,奉獻華師青年力量。
鄉村振興是“十四五”規劃中的一個重點,服務隊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五大目標”即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展開深入調研與服務。服務隊成員全體為中共黨員和共青團員,由研究生和本科生、非師范生和師范生共同組成,與鰲頭鎮鎮政府、廣東省鄉村振興駐鰲頭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深度合作,以“掛崗實習+社會調研”模式開展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當地村鎮需求與隊伍專業所長,通過支教、調研、服務、后勤、文創幾個服務類型組別化、項目化推進實踐活動。分為一是聚焦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兩個方面,與當地武裝辦合作,發掘鄉村振興中的“新尖兵”力量;二是聚焦文化振興方面,與當地文化站、黨建辦等合作,深度挖掘當地紅色資源和民俗文化,服務于鰲頭鎮鄉鎮教育、創文創衛、社區服務、非遺傳承、紅色文化傳播等領域,為基層鄉村振興發展發掘新動能;三是聚焦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兩方面,深度參與當地“創文創衛”服務,打造美好人居、幸福社區,同時結合調查研究“包保責任制如何影響政策精準執行?”,結合專業所學研究如何提升基層工作效能。
活動目前已獲得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廣東省鄉村振興內網、茂名日報等地方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隊伍制作的短視頻累計獲得XXX瀏覽量,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實踐服務地鰲頭鎮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全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179條自然村,43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9.4萬人。鰲頭鎮不僅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革命老區、茂南區人口大鎮、農業大鎮,也是遠近聞名的武術之鄉、龍舟之鄉、建筑之鄉。
本次暑期實踐,沁夏以當地“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共富同樂”的鄉村振興策略構思為出發點,以先進文化、紅色文化、綠色人居、民俗聞名、鄉風文明為抓手助力鰲頭發展。支教組聚焦于“五育”教育,面向留守兒童和新高三學子設計實用、有趣的特色課程弘揚先進文化;調研組結合鎮內工作重點,落腳于綠色人居建設,通過參與式觀察調研鰲頭鎮創建省級衛生鎮的過程;服務組走近當地紅旅文化,并就當地紅旅資源開發展現青年一代的思考;后勤組感受了鰲頭的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的魅力,依托互聯網助推當地民俗文化“走出去”;文創組在八一建軍節之際訪談了多名退伍軍人,并推出了“八一特輯”致敬退伍軍人,“鰲頭史記小課堂”系列視頻傳承紅色基因。通過有體系、有側重、有計劃的各項活動,沁夏服務隊助力鰲頭鎮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形成。
弘先進文化·促五育教育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為進一步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秉承和發揚青年大學生“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服務宗旨,沁夏服務隊通過前期調研了解到當地留守兒童問題較為突出、教育質量相對落后,結合隊伍成員專業結構及自身特長準備德、智、體、美、勞的“五育教學”特色課堂,分別前往潮利村、林道村、禾步村等針對留守兒童開展特色課堂,引領當地兒童全面發展。尤其是積極發掘轉化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引領當地兒童讀懂自己家鄉、講好家鄉故事,播種“未來成為家鄉的建設者”的希望種子。
沁夏服務隊特色課堂由紅色朗誦課、“華師版”《本草綱目》體育課;“三防”安全教育課程、“我和我的家”主題繪畫課、趣味性和科學性兼備的實驗課和活動課等構成。小老師帶領小朋友們一起穿梭在知識與興趣的海洋,用聲音吟誦出愛與心聲,用畫筆描繪出你我眼中繽紛絢爛的大千世界,用雙手探索科學,全身心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也去體會“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鏗鏘誓言,領悟“最可愛的人”的無私奉獻,服務人數超80人,課程時數達12小時以上。
此外,在疫情防控相關要求下,服務隊針對茂名四中的實際需求,面向330名學生開展5節線上直播課程,為鰲頭鎮高三學子們帶去“大學生活超前點播”、“三防”安全教育、情緒認知心理課、體育健康課等“五育教學”特色課程,為高三學子們接下來的為夢拼搏帶來力量,啟發他們建設家鄉的青春動力。
圖為沁夏隊員指導孩子們跳《本草綱目》健身操
圖為孩子們在專心地學習健身操動作
圖為叢榕老師給孩子們上《少年中國說》的朗誦課
圖為月亮老師為同學們講述《我眼中的中國軍人》
圖為豆丁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與科學實驗
圖為孩子們在進行體育課前的熱身
助綠色發展·研基層之治
下鄉期間,服務隊隊員們深度參與到鎮村“同建、同治、同美”的工作中,為鰲頭鎮的綠色人居環境建設發揮力量,跟隨基層政府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紛紛加入到創建省級衛生鎮的志愿服務活動中,深入全鎮多個網格社區,協同鎮政府工作人員及各村志愿者清掃街道垃圾、引導群眾合理擺放電動車輛、協助維持交通秩序等,切實踐行著“實踐社會,鍛煉自我”的初心。此次“勞動教育”也是良好的自我教育契機,使全體隊員對國情社情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并展現了新時代學子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調研組以參與式觀察鰲頭鎮創建省級衛生鎮過程為切入,依托在公共服務辦、執法辦的掛崗實習機會,和參與創文鞏衛系列工作的實踐經驗,對“包保責任制如何影響政策精準執行”問題進行研究。調研過程包括與創衛相關負責部門進行訪談,了解鰲頭鎮創建省級衛生鎮的實施方案和責任分工,并與工作人員就目前創衛工作的重難點進行討論,根據網格分組在鰲頭鎮主干道進行入戶政策宣講,并向各商鋪派發《鰲頭鎮創建省級衛生鎮倡議書》。
通過交流,調研組對政策運轉落地的過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結合群眾反饋和進一步思考,調研組成員也認識到目前的創衛工作仍任重道遠,需要從政策執行過程、對群眾的有效動員等多方面發力創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圖為沁夏隊員向商戶宣講創衛政策
圖為調研組與工作人員探討創衛工作的重難點
揚紅色文化·助陣地建設
沁夏服務隊由鰲頭鎮“完善紅色文化服務陣地”的發展需要出發,重點挖掘飛馬革命烈士紀念碑、飛馬革命根據地、鰲頭革命史跡紀念館等紅色旅游資源,發揮隊內黨員、團員力量,通過“先學習,再盤活”的方式,結合時事熱點,以靈活多樣的視頻風格創新宣傳模式,進一步強化紅色文化感染力。
依托沁夏隊視頻號制作“鰲頭史記小課堂”短視頻三期,對文旅資源背后的歷史、黨史背景進行講解,上線一周視頻瀏覽量超2000次;八一建軍節之際,沁夏隊成員深入鰲頭鎮鄉鎮基層一線,采訪當地退伍軍人代表,他們當中,有投身新型農業經營、帶領鄉親致富的種植養殖大戶,有參與鄉村建設和基層治理的村黨組織帶頭人,有全家總動員參軍入伍的思想引領者……精心制作的八一特輯推送及視頻,總閱讀量超一萬,同時獲得了鰲頭鎮政府相關部門、廣大居民的點贊和關注,也獲得“南方+”等多家媒體的報道,贏得廣泛好評。
圖為隊員赴潮利村采寫退伍軍人
(鰲頭鎮潮利村梁建偉主任)
圖為采訪退伍后成為“種植大戶”的林金
(鰲頭鎮林道村辣椒“種植大戶”林金)
圖為采訪曾參與對越自衛保衛戰的何觀潮
品民俗文化·展古鎮風情
萬古同山川,八方異風俗。鰲頭鎮作為一個擁有六百余年歷史的古鎮,其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沁夏隊成員在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帶領下,近距離了解了鰲頭鎮的飲食文化、武術文化、木偶戲文化;挖掘了三份鰲頭傳統美食——簸箕炊、合崗鴨粥、脆皮燒豬及其背后的故事;走進了“武術之鄉”官地村,體驗習武人榮譽背后的“臺下十年功”;于禾步村采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人木偶戲傳承人梁華炎先生,感受傳統戲劇的魅力,置身鰲頭的文化之海。
沁夏通過細致觀察與素材采編,制作并發布系列視頻作為傳統民俗的宣傳載體,喚醒當地人的鄉愁記憶,也傳遞加強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正能量,擦亮鰲頭古鎮文化名片。
圖為走進“武術之鄉”鰲頭鎮官地村
圖為調研茂名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
圖為尋訪鰲頭特色美食——簸箕炊
沁夏有話說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歷史文化名鎮離不開青年躬身入局,挺膺負責。
本次鰲頭之行,沁夏服務隊以“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共富同樂”為切口,動員組織了院、校預備黨員、團學組織優秀學生骨干參與,隊員在實踐中寬視野,長才干,在政策宣傳、生態環保、文化傳承、紅色教育、濟困助學等方面服務鄉村,貢獻力量,形成了一支具有高辨識度和廣影響力的服務隊。
從初遇鰲頭到難過不舍,今年的下鄉之旅雖已落下帷幕,但為全面鄉村振興助力,沁夏仍在路上,青年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