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走訪臺州市黃巖區茅畬鄉下街村
團隊成員來到黃巖區茅畬鄉下街村。中共黃巖縣委于1928年5月成立,1932年10月縣委解體后,黃巖一直沒有縣委機構。1938年5月,中共黃巖縣委重建,林泗齋任書記,縣委機關設在茅畬小學內。縣委在這里領導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茅畬小學因此成為當時黃巖革命的中心。茅畬鄉被中共臺州地委評為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系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譽為“浙南小延安”。
成員在參觀了當時中共黃巖縣委機關舊址紀念館,采訪了茅畬鄉下街村村支書與一位下街村村民。希望在這樣的對話中講好革命故事,擦亮紅色金名片,深刻了解茅畬鄉下街村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共同富裕精神動力的發展歷程。
據下街村牟書記指出下街村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產業單一、資源不足的問題。村里勞動力外流嚴重,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為了給居民增收,為失業在家的居民提供再就業崗位。與上海同濟大學合作,科學制定下街村發展規劃。為了迎接二十大,奮進新征程,推動共同富裕。打造服務型村干部集體,真正做到為百姓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穩步向前,提升民生福祉。
團隊成員走訪臺州市寧溪烏巖頭村
團隊成員來到寧溪烏巖頭村。烏巖頭村位于黃巖區寧溪鎮,是一個坐落于括蒼山余脈山麓的一個小山村,因古村東側溪畔靜臥的一塊烏黑的巨石而得名。烏巖頭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紅軍曾在此地展開游擊。也培育出許多革命人才,如畢業于黃埔軍校的陳廣漢陳廣良兄弟倆和參加“三五支隊”在金清圍剿時光榮犧牲被追追認為烈士的陳天國等。
團隊成員參觀了烏巖頭村民俗博物館、烏巖頭村紅色展廳以及鄉村振興學院。挖掘和延續村落歷史文化,感受昔日的空心村烏巖頭,枯木逢春,重換生機。
團隊成員走訪臺州市椒江大陳島
團隊成員來到椒江大陳島。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來自溫臺地區的青年墾荒隊員,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毅然登上滿目瘡痍的大陳島,與駐島部隊一起開展戰天斗海的墾荒事業,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60多年來,大陳島墾荒精神接力傳承、歷久彌新,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已成為當代浙江精神的有機構成部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傳承革命文化傳統的生動體現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大陳島和老墾荒隊員,多次肯定大陳島墾荒精神,勉勵新一代建設者繼承和弘揚墾荒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大陳島行政上隸屬于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大陳鎮,屬臺州列島。下大陳島是大陳鎮的駐在地。從“荒島漁村”到“海上大花園”,新“顏值”提升大陳島藍色魅力,團隊成員實地參觀大陳島,感受大陳島轉型的新墾荒傳奇。團隊成員采訪了大陳島民宿老板。大陳島民宿老板希望增加大陳島往返船班,希望能夠為民宿提供更好的發展政策。他也提出,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島上的居民收入由單一的打漁、養殖到現在發展紅色文旅,豐富和完善了大陳島產業鏈。希望通過旅游業帶動島上經濟,能夠評6A級景區。進入良性循環一樣,景區評級越高,游客越多,經濟發展前景越好。通過發展經濟好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