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學科暑期社會實踐隊收獲感悟
此次三下鄉實踐地點是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桂香村。在街上四處走動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傳來一陣麻香味,走進一看,是一筐筐的采摘好的青花椒。這種植物對我們來說不算常見,常見的作物多是水稻,油菜花,花椒樹基本沒見過,因此便格外留了意。此間,路上,田坎邊都時不時的會出現青花椒樹。看來這里似乎以青花椒作為主要經濟作物。
走過幾條道路兩邊就挨著地的路,就到了鎮里。鎮里的路很空曠,路的兩邊是稀疏的商鋪,多是零零散散的小賣部。再走進一些,路邊的鋪子倒是一家挨著一家,滿滿當當。可是開著的店鋪都是中老年衣鋪和雜貨鋪,以及一些理發店修車行等小店鋪。女裝店倒是看到了兩三個,但是都關著門,沒有在營業。街上之所以空曠,不僅是商鋪開著的少,更是看不到什么人。
大致走訪完后,回村委會打聽情況。發現今年青花椒的收購價格相較于去年是下降了的。而且因為今年雨水多,來收購的人變少了。這讓我想到村里看到的青花椒—到處都有,看起來不少,但實際上沒有形成規模。這讓我想起了類似的事情。小時候家里有一年突發奇想種了一畝多的二荊條。(當時可能想的就是自己家種來泡幾壇子辣椒)當時我們那里的經濟作物怎么都輪不到辣椒,家家戶戶最多是種點來自己家吃。當年到辣椒收成的時候,買辣椒拿去做豆瓣的人很多,于是辣椒賣了個好價錢。一畝抵了別人兩畝還多的收成。這時是供不應求。
于是第二年村里全是仿效我們家種上了辣椒,媽媽還想種。我說去年是因為只有我們種才好,今年大家都種那就不值錢了。于是改種了別的。其實每年到了辣椒收成的時候,買去做豆瓣的人都很多。但今年賣辣椒的人太多了,于是辣椒大降價而且好些人賣不出去。要么爛在手里,要么賤賣。這時是供大于求。小時候不懂這個,只知道東西多了就不值錢。
現在想來,鎮上,村里種植作物大抵是遵循這些規律的。就像桂香村的青花椒。之前較少人種植的時候,會因為因為鎮上,周邊,有一定且固定的需求而價格不錯。推廣開來后,因為是村,是鎮,周邊的需求一定,但是供貨量大于了需求量,收購價自然而然降低。因為這只是一個村,村以及村周邊是無法消化這么多產量的花椒的。但是讓村民減少產量又不現實。誰舍得把以及長大的花椒樹砍掉呢?這就形成了一個問題:產量周邊無法消化,但是又沒有形成規模。
形成規模有什么用呢?再舉個例子,愛媛這個品種的橘子剛興起的時候,價格很貴,但是很受歡迎。于是我們村開始陸陸續續的把地里原先的果樹全砍了都種上愛媛。頭一兩年,愛媛的價格賣的大家都合不攏嘴。但是慢慢的,大家的愛媛都種的越來越多,價格就一邊比一年低,而且賣不出去。但這個時候,哪怕賣不完,愛媛的收購價也沒有降到很低,還是4塊錢以上。還是比別的作物賣的高。于是大家還在不斷種植愛媛,盡管愛媛的價格年年都在降。過了大概兩三年,基本家家戶戶都有一大片種植愛媛的地。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了規模。于是年年都有企業來村里固定收購,大家都不愁賣,雖然相較于剛開始的收購價低了一半多,但仍比別的賺錢。而且收入也穩定下來。
我想桂香村的青花椒也和這些類似。當形成規模可以穩定供貨后,自然會有企業來穩定收購的。到時候價格穩定也不愁賣。要么就種的人少,要么形成規模,不然每年賣的時候,價格不穩定,市場也不穩定。當然,這只是目前的自己能想到的淺顯的看法。畢竟辛苦地種植,辛苦地采收,到最后賣不出去到只能大降價賣,心里的苦只有農民自己心里知道。我的感悟大抵如此。
- 緬懷先烈祭英魂,追憶往昔慶今朝
- 為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烈士精神,深入了解抗戰歷史以及在抗日戰爭中革命烈士所展現出的不屈不撓、勇于犧牲的英雄主義精神,薛淑婷個人實
- 08-27 關注:8
- 三下鄉之旅——《情暖夏日,心系鄉村》
- 三下鄉不只是一次簡單的旅行,也是我們和老朋友的重聚,我們因初心相遇,又因為成長遠離,但是從始至終我們都沒有忘記過這片土地
- 08-27 關注:18
- 保護傳承非遺,庚續歷史文脈
-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以“秧歌戲”和“皮影戲”為聚焦點,了解當地的傳統非遺,我感觸頗多,故寫下這篇心得體會。
- 08-2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