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廣泛開展和紅色文化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學校組織和社會團體開始重視紅色教育。本實踐團隊通過前期及近期的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和線下訪談得知,目前陜西還沒有紅色專題旅游線路,因此,本項目團隊從西安周邊紅色革命遺址入手,打造西安紅色旅游線路,設計西紅色革命遺址一站式服務平臺,對推動西安紅色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
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
通過實地調研,我們了解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館藏豐富,設施完備,每年接待游客眾多,開展了許多種類齊全、內容豐富的活動。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通過與學校共建教育基地,開辟學生教育第二課堂,舉辦專題展覽,走進校園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對廣大中小學生開展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不斷拓展革命紀念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館堅持社會公益性原則,發揮教育基地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西安事變紀念館
總體來說,西安事變舊址作為一座專題性紀念館,無論是從場館設置、工作人員配備、場館保護工作還是特色活動的舉辦來講,都比較成熟和完善,其在未來發展方面,提出了“一事·一館·一城”,即“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紀念館+西安紅色之城”的發展模式,對其他紅色革命遺址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在資源整合方面,西安事變舊址由于管理權限的不同,客觀上對游客參觀學習造成一定不便。同時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作為舊址類紀念館,受布局所限,紀念館只能在圍墻范圍內提升服務水準,但缺乏停車場、公共服務設施不足等硬傷,嚴重制約了紀念館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西安市鄠邑區、周至縣幾處紅色革命遺址
通過調研,我們也了解到當地群眾對紅色景點的態度。工作人員認為紅色經典吸引了大量游客,有力地展現了鄠邑區扎實的紅色底牌,他呼吁更多的紅色講解員、紅色文創開發員等專業人員進入到紅色景點中來,助力紅色景點發展;當地居民對紅色景點發揮的文化作用給予肯定,并希望學校能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紅色文化的洗禮;游客們表示從紅色景點行中頗受啟發,學到了很多,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艱辛,在建議規劃方面,則是希望這幾處紅色景點提供更優質的講解服務,并提議紅色景點未來發展可與周邊農業、生態旅游業結合起來,打造“紅旅+農業”、“紅旅+生態”新模式。通過此次調研,實踐小隊深切地感受到紅色遺址中蘊含的深厚紅色資源和革命先烈們崇高的精神品質。
西安烈士陵園
實踐小組在此次調研中不僅對西安烈士陵園更全面的了解,也在緬懷先烈中增強了奮斗之志。在后續的實踐活動中,紅韻賦游實踐小分隊將持續對紅色革命遺址進行實地調研,繼承紅色基因,探索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利用的新路徑,為紅星“陜”耀貢獻青春之力!同時,也希望能夠通過我們多元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并銘記這段歷史,共同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
總結
總體而言同時,通過實地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紅韻賦游實踐小分隊深入到紅色景點工作人員和游客之中,了解了這兩處紅色革命遺址保護、開發、利用的不足和問題所在,這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究紅色革命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的路徑提供了方向,有利于更好推動西安紅色文化旅游的聯動發展。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傳承好紅色基因,弘揚好紅色文化,使其熠熠生輝,生生不息;同時我們也發現,當前紅色景點的保護開發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資金缺乏,紅色景點的建設和維護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目前資金來源相對有限,制約了紅色景點的發展;其次是專業人員配備不足,紅色景點的講解員、文創開發員等專業人員數量不足,難以滿足游客的需求。此外,紅色景點對新技術應用較少。景點內的展示方式相對傳統,新技術的融合應用相對較少,趣味性有待提升。為此,我們也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政府加大對紅色景點的資金投入,并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可以讓企業在紅色景點的開發中扮演主力,為紅色景點的發展提供雙重經濟保障;建議加強對紅色景點講解員、文創開發員等人才的培養,可以和高校合作,既為大學生提供就業路徑,也提升了紅色景點的服務水平;景點可以引進新技術,、將VR、AR等新技術應用于紅色景點的展示,提升紅色景點的吸引力和互動性。